English

执著于青春期抒写的作家是幸福的

2005-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殷健灵:1971年出生。曾担任《现代家庭》杂志社主编,现供职于新民晚报社。18岁发表处女

作,以青少年题材文学作品为主,曾获《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这是个没有阳光的冬天。我家宽大的餐桌上摆着上海少儿社最新出版的殷健灵少女物语《哭泣的精灵》、《纸人》、《游不走的鱼》。24开的大开本、色彩绚丽的儿童画封面装帧,在日光灯下闪着新奇的令人兴奋又平静的光芒。如今的新书太多了,简直是一个泡?书市的时代。但是殷健灵和她的新书还是使我产生了期待。

我掂量着“少女”这两个美丽的字。在我远离少女的时候,我重新又回到少女时光。那种阅读的感动使我觉得所谓的少女小说应该有着永恒的意义,文学上的绝对价值。也就是说殷健灵小说的美感与思想性是受用于所有的成人读者的,尽管少年读者因为亲切而更为追捧。在读《天堂里,你的歌声会很美》时,殷健灵用那支细柔温情的笔描述的15岁的少女弯弯之死,竟使我流下眼泪。美好的东西是那么容易夭折,你发现过它,怜惜过它,才算对得起它。发现与怜惜相伴我们一生的话,才算不辜负了生命与自己。青春期是花欲开而未开之时,对外力的抵触与舒展地绽放之间,那种微微的张力、痛苦、敏感构成了羞涩、纤丽之美。它们是含蓄又是明亮的。与父辈的隔阂、逃学旷课、对学校教育的困惑、成长中性的烦恼、独立的渴望、残疾的自卑,这些是殷健灵涉笔的题材。我喜欢《七年》的洗练、《画框里的猫》的洒脱、《天堂里,你的歌声会很美》的深情、《出逃》的淡定、《你的小船你的帆》的敏锐、《哭泣的精灵》的飘逸、《纸人》的厚重。表达力不强的人不会成为作家,比表达力更重要的,是作家独特的审美准则。少女的心事一点也不渺小,在文学的放大镜里,它们如璞玉一样珍贵而超拔。少女的心事只是一个观察与描摩世态的入口,作家是要借小说大,对世界与人性的大忧患全在此中。“我热爱少女。一直以为少女是世界上最纯美、透明、甘香的风景,淡如莲花,是我迷恋的境界。很可惜,那些美好的东西在岁月的冲刷中慢慢失去了。越是容易失去的,我越想挽留。”在与曹文轩的对谈中,殷健灵如此说。那么,能够用心爱的文字来做这种挽留,是不是一种作为作家的幸福呢?

将青春期的烦恼控制在某个度中,让焦躁、失落、不快与愉悦、飘逸、幽默在结构上取得微妙的匀衡。殷健灵没有走暴烈偏激的线路,这种线路能取得一时的哗然却没有长久的审美价值。说到底,文学就是控制的艺术。文本本身的阅读快感是重要的。在殷健灵小说中,那种轻灵的调子、淡淡的忧郁、玲珑的笔致是深深吸引我们的。不管是怎样的问题少女另类少男,年轻的生命本身就是令人欣赏的啊!在《出逃》中,读到主人公米籽在集体合唱中身不由己地发出怪音时,不禁令人忍俊不禁。谁没有这样的体验?紧张与叛逆总想使喉咙口吐出怪声。成长中的心境,世界仿佛总与自己作对。米籽逃了出去,从学校从家里,最后自然又逃了回来。逃与归,都是激情与纯真使然。《天堂里,你的歌声会很美》,作家也没有刻意痛惜弯弯的死去。这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是注定要在15岁死去的。作家痛惜的是许多人因为女孩有病而将她另眼相看,包括亲生的父母再生一个健康的妹妹实则意味着将她放弃。而弯弯也是一个娇柔的爱美的女孩儿啊!除了有病,她渴望集体渴望友谊的心和别人没什么两样。我们无力挽回命运这种东西,但我们凡人粗糙的心是可以被修剪磨砺而变得精致温润一些的。

与表达力一样重要的,是作家的想像力。在长篇《哭泣的精灵》与《纸人》中,殷健灵的文学想像力有着充分而潇洒的舒展。精灵抚慰了因父母离异而痛苦失落的小少女。而纸人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性困惑的大少女。在这两个长篇中,年长的、睿智的、母性的角色是缺失的。这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一个少女的成长中,其实是太需要这样一个年长的、睿智的、母性的角色了。她可以是母亲,是老师,也可以是一个忘年的朋友。许多神秘的甚至是讳莫如深的女性命题如果由这样一个角色来给少女作明亮而智慧的解答,那我们成长的路途就不会这样艰辛。时间到了2005年,也许,许多的少女仍然是一路磕碰地发育长大、成为女人。这有着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许几乎是宿命一般。想象舒展的地方,就是现实缺失的地方。在我们的会心一笑中,对殷健灵将批评的锋芒聪明地转化为幻想的慰藉而击节叹赏。建设,才是更积极的。瑰丽辉煌的想象世界是作家才华的比拼,是文学永恒的指征。并且,说到底,即使每一步都有着人生的老师,青春仍然是孤独的。每一步都有人生的老师的话,青春又有什么意思与趣味呢?独立意味着孤独,渴望独立的过程也是孤独的。青春如果不是孤独的,如果不能让人静静体会那种孤独的静寂的美丽、那种在孤独与静寂中获得觉悟与成熟的自我感动,那它也就不值得那么大书特书了。

执着于青春期抒写的作家是幸福而智慧的。因为有福的、有慧根的人会将整个人生都看作是一个大青春期、永远的青春期。远离了敏感与困惑,就是远离了上天对于我们的恩赐。没有了忧郁和困惑,那我们是真正地老了,放弃了作为人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感谢殷健灵,读她的作品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启示。

(“殷健灵少女物语”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