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综合探索文明起源之谜

2005-03-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人类文明是如何诞生的?《理解自然―――文明起源自然背景初探》(丁照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力图从宏观上系统讨论这一人类重大题材。

作者在全书一开始便说,宇宙间人类及其文明的诞生决非简单事,而是有着深刻而复杂的自然背景。作者将这种自然背景概括为远因和近因。其中,远因是宏观上的一系

列因素,包括天文、地质、海洋、大气和生物等的演化。近因是指文明萌现所必需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即文明诞生的可操作因素,包括必要的气候条件、物种条件、矿产条件与能源条件等。地球作为宇宙间一个自然演化系统,远因和近因都是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因素在时空上按一定规律相互作用。其间各个环节既不能割断也不能提前,是一个由远及近,由孕育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顺序渐进的连续演化过程。

作者认为大自然原本无所谓“合理”或“盲目”,但是从文明诞生的角度上看,在这个无比复杂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却广泛地存在着合理性或称自然演化法则的前后一致性。作者以为,大自然并非盲目、胡来。如果自然界各个因素的相互结合与发展均毫无规律,今天居然能“瞎撞”出人类及其文明,那倒真是不可理解了。例如,大气的组成亿万年来变化极大。今天的大气组成是文明诞生与发展所绝对必需,但却并非为亿万年前生命的生存与进化所必需。这是因为,生命对大气的组成是可通过所谓进化来适应的,而文明对大气组成则是有硬性要求的。达不到一定的条件,物理或化学的作用将无法实现,文明也就无法启动。

对文明起源像大气这样的自然背景,书中不但做了全面讨论,而且还进一步揭示了这类自然背景的深刻内涵。如,书中多处讨论了火在启动原始文明中的首要作用,称火为人类文明之父,并归结为火的两重性,即巨大的可用性和方便的易得性。火的全部神奇就在于火是一种自然界唯一为“万物所惧”唯文明所需的特殊物质形态。再如,书中还用大量篇幅讨论了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两条基本物质链,即能源物质链和金属物质链。链上的各种物质包括顽石、黏土、柴草和牛马等,虽貌似杂乱无章地散布在地上地下,但其各自的性能和存在方式却完全与人类的实践认识过程相适应,并且就像两根拄棍一样,一直支撑着人类的文明步步攀升直到今天。“自然界绝无当然之物”也是贯穿于全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如,在第四纪自然界孕育出了大量极为符合原始文明萌现所需的一些野生物种―――牛马麦稻桑蚕麻等,有效地帮助了早期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没有它们的“帮助”,人类的原始文明将绝对无法启动。但它们并非凭空而来,都是各自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后,才于第四纪“一同”出现在早期人类面前的。在自然演化中它们与早期人类的这种“异途同归”“不期而遇”现象,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没有这样一个特殊“聚会”,原始文明将无从萌现。

因此,作者认为包括太阳在内的自然演化,就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其间的各个环节都有其合理性或称自然演化法则的前后一致性,从而才有可能历经40多亿年最终导致人类及其文明的出现。至于如何来理解自然界中的这种合理性,作者引用了爱因斯坦毕生所追求的自然“理性”概念,供读者参考。

该书还用了相当的篇幅讨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应有的位置。作者认为大自然的整个演化过程及其在地球上所演化出来的环境与资源,同人类及其文明的出现是完全一脉相承和谐一致的。自然演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作为自然之子,只是这棵参天巨树上的一粒果实。人类应当不断地理解自然、尊重自然,此基础上开发利用自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与创造水平。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所在,也是大自然对人类最重要的赋予。因此,人类的发展应是自然演化的继续而非对立,发展的深层基础应是社会创造力和创造水平。相反,如果离开社会创造力和创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单靠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搞所谓“发展”,其实是在“自毁家园”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