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要有一个好开头,“传奇”会更好看

2005-03-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信出版社

这个题目有点像英语中最难学的一种语法,虚拟语气。虚拟语气要表达的最本质意义就是,本来这事可以这样,但是……,最终并未如愿。用到我看完的《联想风云》书里,就是要说:这个

企业的传奇本来能描述得更精彩些,但是……。

当然这本书里的真正干货还是有不少,比如这本书的结尾处关于联想管理文化的智慧结晶。

未能如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篇没能很好地吸引住读者。据我的了解,联想的历史上有过多次九死一生的曲折历程,其中的商业智慧也值得不少企业学习,而且大家也并不是很了解其中内幕。这些都是很吸引读者的。但是很遗憾,它的开篇没有很好地萃取出这些高潮迭起之处,而是平淡地从柳传志的出身家世开场了。

平淡开场当然很理性,立志做一个百年长青的企业也当然愿意选择一种稳健甚至是低调增长的方式,而不能像过山车那样把营业额变化搞得惊险刺激。但做企业与写企业史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因为文似看山喜不平。

一个好的开头的重要性,基于这样一个理由,每年的图书市场上的产品太多了,而它们的读者又都是生活节奏较快的一族。争夺他们眼球的最重要方式只能是“一见钟情速配成功”的方式。一个好的开头仿佛姑娘身上飘过的一缕“香奈尔5号”香水,仿佛半掩的红盖头下的一抹红晕……,有了这些吸引,这个姑娘也就不愁嫁了。

也许有人会说,以联想的名号,还需要在这些类似“凤头”写作技巧上下功夫吗?这会不会显得过于耍“噱头”了,大家只要看到“联想”二字就会蜂涌而买了。

其实不然,之所以“联想”招牌响亮,并不是这二字有什么魔力,而是它背后的联想人,联想事,联想业绩,联想理念与文化让大家感觉到了宝贵的价值,这才有了它的品牌吸引力。在为这些人写作传记之时,就应该第一眼让读者们鲜明清晰地感受到这些价值所在。仅仅是凭着“联想”品牌惯性而期待大家的热捧,就显得有点“懒汉”思维了。

好的开头所包含的另外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对读者的尊重,要让读者尽快入戏。好莱坞成功的电影模式里,对好的剧本有这样一个基本的模式,电影开场10分钟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小高潮。为什么?尊重观众的好奇心理,激发大家的观影期待。10分钟之后,观众们还是找不到一个让大家看下去的理由的话,对不起,观众们只能用脚投票走人,即使你接下来的部分拍得很好,但许多观众就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由此也就说到该书结尾时总结出来的联想式的管理智慧与文化精髓了。这些绝对都是好东西。但是,如果能用一种更好的方式出现的话,它们的价值会体现得更充分。因为,直观罗列这些智慧结晶,会让这些读者们感觉到有说教嫌疑。大家知道的,看经管类书籍的读者无疑智商都不低,他们更信奉市场经济状态下的个体信息选择自由,而不是别人按计划经济方式的填鸭式。

如果作者能把结尾的那些智慧巧妙地充实到正文中,相信大家所汲取的营养会更多些,也就能把“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等金玉良言理解得更清楚。

举个例子,我对联想管理的“三要素”一直不太明白,有数的几次采访也因时间过短没搞明白。我相信全国有好多财经记者也有同感。但最终的明白却是通过韦尔奇所经历的一个例子才搞清楚的。大致如是:韦老头说,通用电气曾经对飞机引擎业十分看好,业务发展模式等也已经搞明白了,但找了几个人去做这事,一直做不成。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领导者来带头做这块业务,马上就翻天覆地慨而慷了。

我终于明白了,人是最重要的,班子重于战略。

任何的艺术都是遗憾的艺术,《联想风云》也不例外。以上管窥之见的遗憾并不能从根本上抵消掉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只不过中国太缺乏像联想这样的企业了,想让更多的人,更加方便地,更加愉快地从中汲取他们的营养而已,我的心有点太急了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