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互识与互补

2005-03-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加强,外国语言文学在该学科的作用日益明确地凸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外语院系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比较文学的研究,同时拓宽外语院系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强其学科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重要课题。为此,由北京外国语大学

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发起、并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外语院系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去年底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外语院系与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十几位知名学者与会,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迫切需要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参与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教授指出,过去单一的国别文学研究,已不能适应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国际水平的文学对话,跨地域、跨语言、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已成为文学研究的必然趋势;不过目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着泛论较多,而对于中西原典文献的深入研究不够的问题。这促使我们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如果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仅仅局限在“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的范围之内,则比较文学研究跨文化、跨语言的综合性优势就难以发挥。所以他提出应“把比较文学的灵魂还给比较文学”,其学科定位应充分反映出其“跨学科特色”。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亦主张重新考虑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他指出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比较文学既姓“中”,也姓“外”,其学科定位应同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两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郭宏安研究员强调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外语水平要求特别高,而深入掌握外语很难,需要深入文本,多做具体工作。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孟华教授也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已经由普及阶段走向提高阶段,此时更需要外语研究者的参与。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许钧教授指出,在国际化速度加快、文化多样性备受关注的今天,中国比较文学界应重新思考其圈内研究与邻近学科之间的衔接关系;应充分重视翻译学的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院比较文学所查明建教授认为,近年比较文学译介出现停滞,重复20世纪80年代的教材资料较多,而新材料译介较少。外语界应积极参与、加强翻译,并合作编写国外比较文学发展史,国外比较文学丛书等等,以推进比较文学发展。

二 全国外语院系的学科建设中,必须融入比较文学理念

在当今21世纪的“全球化”语境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外语院系的学科建设水平呢?谢天振教授指出,以往外语院系的学科建设主要分为语言教学、语言学(如英语词汇学、文体学等)研究和语言学理论这三个层面;而现在有了一支新的生力军,它更有生命力、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打破国别文学壁垒的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打通中西的开阔眼光,将能使我国原有的外国文学研究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1、国际学术界希望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应具有“中国特色”。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英语学院教授何其莘以他为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搜集整理中国莎学目录的情况为例,说明跟在国外同行后面做人云亦云的研究,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国际学界更欢迎也更鼓励中国外语院系的学者从中国文化角度出发,为外国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张杰教授和北外俄语学院张建华教授也以他们参加俄罗斯国际会议的亲身体验说明,俄罗斯学界要求中国学者的与会议题必须涉及中国,要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味道”。北外德语系韩瑞祥教授对我国德语文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反思。他指出,处在当今欧洲文化大背景下的国际“德语文学”研究,早已突破国别文学的范畴而非常强调比较文学方法;就知识结构而言,中国的德语文学学者应当更多地有意识地增强对于本国文学的修养,以开阔研究思路,提高研究层次。北外阿语系齐明敏副教授说,目前中阿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亟待交流和沟通的问题,有关阿拉伯文化在中国流布历史的深入研究和正面介绍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她建议阿语系应尽快与本校比较文学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北外英语学院院长金莉教授认为,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比较文学能为英语研究提供更开阔的新视角,以西方语言介绍中国文化已成为英语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所以北外英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与汉学研究的结合,今后有待大力加强。

2、在外语院系开展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深化人文教育与人文研究。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汪洪章教授认为,在外语院系设置比较文学课程,对本科生很有好处,因为高中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文化涵养很差,人文素质不够,引入比较文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学,而且使他们在学习外国文学的同时,有了中国文学的参照系。孟华教授也指出,外语院系应该反思:在经济大潮下,是否太过注重语言教学,而相应忽略了文学、文化的教育呢?因此外语院系不仅要开比较文学选修课,而且同时要开国学选修课。北京语言大学高旭东教授认为,比较文学不仅涉及中外问题,还涉及文史哲兼通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比较文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实现知识结构上的中外打通和互动。四川外国语学院廖七一教授也认为,外语系学生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不能与中文系学生相比较,所以应从比较文学课程入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求在更高层次上培养外语学生。

北外国际交流学院名誉院长程裕祯教授指出,我国的大学教育整体上忽视国学,外语院系的老师整体上向着国外,所以外语院校非加强国学教育不可,应更多地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和讲座。

三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特色、前景及其示范意义

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乃芳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的那样,北外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素有深厚渊源。陈校长说,80年代初中国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学科刚刚恢复时,北外著名学者王佐良和周珏良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北外树立了深入展开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同时,全校设有32个语种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其中有15个语言文学点是全国唯一的,可见北外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北外将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多语种优势,同时亦希望通过加强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和提升本校的外语教学与外国文学研究水平。

北外海外汉学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心的研究工作:1)基本原典的翻译。小语种的翻译方面,北外可以充分发挥其语言优势。2)对象国的中国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中注意中国文学的外传研究,对外语院系的多学科建设很有好处。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鉴于目前国家日益有了雄厚实力来推广中国文化,海外汉学中心即相应开展海外汉语教育史研究,以配合这一文化推广的需要。中国社科院比较文学研究所周发祥研究员指出,海外汉学的反馈工作对于比较文学研究非常重要,汉学家研究工作方法对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中山大学外语学院王宾教授就北外的汉学研究何以区别于历史系汉学与哲学系的汉学提出疑问,程裕祯教授对此回应说,为办出特色,北外的汉学研究光是翻译原始文献还不够,这只是第一步,今后还应进一步分国别、分阶段来做中国文学在国外发展演变之“历史”清理。

学者们在讨论中纷纷指出,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一步深入发展比较文学研究,加强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必将带动其他外语院系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从整体上推动全国外语院系比较文学研究的开展。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有关领导对此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会议最后,何其莘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希望本次会议所提出的议题能够得到学术界的继续关注,同时也希望在本次会议上所达成的共识能够逐渐渗透到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去,推动这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