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请多给杨绛一些安静

2005-03-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前一阵专程去看望了杨绛先生,老人除了听力不如以前之外,别的都挺好,不过,她却有一种一般人未必会有的烦恼,那就是伴随盛名而带来的干扰和无奈。

钱锺书、杨绛这对学者夫妇在学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以至受到许多人的崇敬,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情。随着《围城》不断再版,特别是被改编成电视剧,使得钱锺

书的名气越来越大了。钱锺书逝世以后,不断有人写文章怀念他,还有人对他的著作进行学术研究,这种“钱锺书热”仿佛还在持续。尽管钱锺书生前一向反对宣传他个人,杨绛更是只求清静为人,但这种怀念故人的正常现象,应该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前一阵也夹杂出现一些“怪事”,它不仅给杨绛带来诸多烦恼,也使读者觉得有点费解。

仅从报上看到的和从杨绛先生那里听到的“怪事”,大致就有:有人未经杨绛授权,擅自出版钱锺书作品;有人打着“研究钱学”的旗号,任意曲解、歪曲钱锺书的原作;有人借口“诠释钱学”,硬把自己的观点,冒充钱锺书的原意;有人断章取义、摘取钱锺书的片言只语,为自己的观点造势;有人无中生有,或夸大事实,或故意“挑错”,极力企图贬损钱杨夫妇;如此等等。起初杨绛先生还被逼答辩几句,后来发现你越辩他越来劲,只好“见怪不怪”,任人去说吧。

可是,有些事真叫老人“忍无可忍”。杨先生告诉我,几年前,无锡方面提出要建立“钱锺书故居”,杨绛当即坚决反对,而且声称这是钱锺书生前就表示过的意愿,为此她还专门向无锡市领导写过信(此信已收入《杨绛文集》)。见阻止未成,杨绛明确声明,无锡“钱锺书故居”同钱锺书、杨绛毫无关系。哪知如今当地打起钱锺书牌,利用“钱锺书故居”搞旅游创收。杨绛郑重说,钱锺书从小就抱给伯父,同伯父家生活在一起,无锡那座房屋根本不是他的故居。更可气的是,该故居不知从哪儿搞来一套古家具,还标明什么“杨绛睡过的床”。杨绛气愤地说:“我从没睡过,分明是造假嘛!”如今虽然常见兴建什么假的人文景观,那是“欺侮”地下的古人没法抗议,可是人家杨绛还健在啊!如此公然造假,岂不是既对当事人侵权,又对观众欺骗!如果说当地利用钱锺书名气,无非是为了开发旅游,可是北京有个非常权威的文学机构,为吸引人与会,竟也用钱锺书做招牌,特意标明在“钱锺书故居”召开什么“钱锺书研讨会”。对这种有意误导与会学术界人士的做法,杨绛虽然向主管高层做了反映,但是得到的只是又一次无奈而已。

钱锺书、杨绛都是名人,在如今十分讲究名人效应的社会里,有人想借“钱”赚钱,有人想借“杨”扬名,特别是还有人自以为,敢批名人才显自己高明,他们“贬名人”是手段,扬自己才是真目的。我不是律师,说不准有哪些法规可以治一治上述这些“怪事”和造假,但至少知道这些都是违反诚信和道德,当然是不可取的。钱锺书已经走了,杨绛也已九十五高龄了,大家都知道她一向拒绝张扬,在有限的时间里,还有许多事等着她去做。因此,少打搅她,多给老人一些安静,这点要求,怎么说都不算过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