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逃离城市

2005-03-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经典名曲《加州旅店》的现实版Beverly Hills Hotel

老鹰乐队的《加州旅店》可能是很多人学英文歌的首选,那种温柔的粗犷,堕落的迷惘,神秘而复杂的情感,让我们记住了加利福尼亚。

Welcome to the hotel CaliforniaSuch a lovely placeSuch a lovely facePlenty of room at the hotel CaliforniaAny time of year, you can find it here

而爸爸妈妈乐队的菲力普斯一句“假如我在洛杉矶,该是多么温暖安宁”演绎出冬夜里的“加利福尼亚之梦”,也一直令人浮想联翩。

I’d be safe and warm if I was in L.A.California dreamingOn such a winter’s day

当然这都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了,回味这两首老歌,是因为看到《新民晚报》这样一则短消息:“加利福尼亚州曾经被认为是美国最适宜人们居住的地方之一,但是加州一个研究机构3月1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一的被采访者对该州洛杉矶市的居住条件非常不满,并且计划在未来5年内离开那里,比两年前想这样做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据报道,在接受调查的2003名成年人当中,有74%的人对洛杉矶的高速公路拥堵状况表示不满;64%的人表示现在的房价涨得过头了。而这两个数字分别比2003年时提高了7%和10%。此外,有近37%的被调查者相信在未来的20年内,洛杉矶将会变成一个不再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

不知道从何时起,加州旅店的plentyofroom变得如此拥挤,而洛杉矶也成为了一个噩梦。针对报告本身,我们不妨重新阐释一下上文所引用的歌词,“充足的空间”和“温暖安宁”恰好成为一个宜居城市的物质和心理双重标准。城市一直在无限制地膨胀着,“youcancheckoutanytimeyoulike,butyoucanneverleave”,正如《加州旅店》结尾的苍凉一样,来到了大都市,你就再也无法逃离。《加州旅店》是一支很意识流的歌曲,有人认为是描写吸毒的感觉,有人认为是抒发一种非主流的宗教情怀,有人则认为其中心思想是以加利福尼亚作为美国或整个世界的缩影,唤醒国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不要沉醉于眼前舒适写意、自我放纵的文化,而应关心身处的自然环境和国家的领导,要为自己当家做主,国家才有希望。而将之放到城市化的背景下,那种深陷其中而无力解脱的痛苦,却恰好昭示了都市生存的困境。

城市是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最为丰富的地方,人们为了某种希望,在其中拼搏奋斗,能够得到的,却难以消受。人类是特殊的

群居动物,即使城市并不适合居住,但因为城市敛聚了大量的财富,展示着人类最精粹的文明成果,尽管伴随着焦虑、担忧和苦闷,人们却矢志不渝地相信,我在,故我占有。城市的吸引力并不在于个体的感受,而在于群体的感受。一座城市敛聚的财富越多,越能给它的居民带来城市生活的优越感,这体现了精神上的分享原则。因为城市是公共财富,绝对不会属于某个个体,所以在这个城市中即使一无所有,居民也会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哪怕千万分之一的公共财富,就足够傲视没能参与分享城市的其他人。城市如同一个富丽堂皇的囚笼,关进来就再也逃不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出不去”,围城就变成了单向的黑洞。

1/3的人想逃离洛杉矶,这个数字可能是准确的,但未来5年内,不但这1/3的人走不了,恐怕还会新增加无数想逃离的居民。“你随时可以买单走人”,程序上如此,问题在于能够付得起账单的人寥寥无几。房租、水电、交通、税费,这些都可以支付,而无力支付的是对未来的承诺和对成功的渴望。而每个都市人,都把未来和成功与城市捆绑在一起,离开都市意味着懦弱和逃避,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这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而且,逃离了城市,又能去向何方呢?换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成为匆匆的过客;还是回归自然,做一头自在逍遥的野兽?这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判断题,城市从来没有试图适合人们居住,洛杉矶如此,别的城市同样如此,而在城市的挤压之下,真正的自然早已不复存在。逃离城市,如同逃离自己的影子一样困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