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外计算机教材之今日

2005-04-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按照规律,每年的春末夏初都是教材的收获季节。这种感觉应该是教材出版和营销所独有的:所有的工作早已经就绪,就等心中有数的订单上门了。本月我们就来谈一谈国外的教材。

以美国高等教育图书市场为样本讨论应该是有代表性的。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几年来每月和每年都会发布一个美国国内图书市场销售

的统计报告,其中还有各种细分市场(分为:成人和少儿大众图书,中小学教材,高等教育教材,标准化考试用书,专业和学术图书,图书俱乐部和邮购出版物,团购用书,宗教用书,和其他图书)的总量数据。这是我们了解美国市场的权威材料。虽然没有按学科专业进一步地细分数据,但是分析趋势应该已经足够。

图1所示为2000年~2004年美国高等教育教材的总销量。其中销量金额的单位为百万美元(左轴)。可以看到,高教教材的市场总量是逐年增长的,但是具体的增速(参见右轴)在2002年达到高峰后近年已经明显趋缓。对比1992年的数据来看,10多年间市场总量已经翻番。也许参照此间美国的通货膨胀曲线修正以后,结果会更接近事实。1992年~2004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6.3%,而1997年~2004年是4.1%。

而整体市场趋势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难看到,整体趋势相同,但是增长幅度要稳定得多。不过有趣的是,相比1992年,10多年的时间内总体增长却远远高于高等教育,达到2.5倍。1992年~2004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8.0%,而1997年~2004年是4.7%。

图2是历年高等教育教材在图书市场中的份额,总体趋势是稳中有升。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与中小学和专业图书的份额相差并不大,再加上最大的大众出版,四个领域合计超过了70%。相对而言,高等教育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何以培生等高等教育集团能够在整个出版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从逐月的数据报表还可以看到,与国内教材相同,美国的教材市场也有很强的季节性,只不过美国大学学制更加复杂,所以并不完全集中在两季,而且各年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主要的教材季是每年的1、6、7、8、9和11、12月,有的年份一个月销量就能达到八九亿美元。近年来,退货问题开始困扰高教出版社,而且数量惊人,甚至出现了八九月份的实际销售为负的情况。

只需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与国内年底到年初抢进度、抓生产、大干快上的景象不同,国外主要的计算机领域的高教出版社并没有大量新书出版。McGraw-Hill、Wiley和Thomson等公司甚至看不到太大规模的新教材营销活动。只有品种最多的Pearson公司在网站上对2005年新书有重点推荐,其中即使是老牌的Prentice品牌,新书也不过20多种,而同样声名显赫的Addison-Wesley品牌重点做宣传的图书不超过10种。国外这些出版社怎么啦?

我们都知道,北美的计算机科系近年来并不景气,招生人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媒体曾经大肆渲染过,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2004年只有2000名新生申请就读计算机科学学院,低于2001年的3200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4年春季班主修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人数只有226人,低于2003年春季的240人。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都有类似的情况。不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显示,受影响最大的主要就是这些名校,排名靠后的学校有的还有所增长,2004年总体上的有所下滑其实应该看作对前几年增长太快的回调。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仍然保持在几十万,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既然如此,市场情况应该不是新书图书品种不多的主要原因。那么,其中奥妙又何在呢?

如果我们不只把眼光放在新书上,就会发现,如今国外教材的形式和“内涵”是越来越丰富了。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引入,目前学校的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纸质教材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各大出版社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教材开发已经超越了原始的组稿、编辑、出版流程,更多地放在各种教学辅助平台以及教材定制项目上。最近,在出版社网站和书目上,这些项目的宣传可要比新书显眼得多。

定制教材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Pearson的PearsonChoices。这个平台又与相关的教学辅助平台、电子图书平台和其他文献资料结合。学生和教授既可以选择纯网络版本(SafariX)和电子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辅助手册、作业、项目、题库等等),又可以灵活选择某些书的部分内容组合起来定制印刷,而这些都可以在网络上操作,价格各不相同,但是都比纸质版本便宜得多。这时候,出版商所提供的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书本,而是全新的学习体验。出版商甚至可能转化为教育内容的运营商(平台本身有包月、年费等等计费形式)。

图1:历年美国高等教育教材总销量(单位:百万美元)

图2:高等教育教材在图书市场中的历年份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