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100到60

2005-04-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最近去书店,发现新出了一套丛书,“我们必读的60部书”。丛书包括必读的60部小说,必读的60篇散文,必读的60首诗歌,总之就是60。记得大概是去年这个时候,我在书城,看到摆满书架的是一套我们必读的100部书。一年过去已经有40部销声匿迹,实在是快餐文化时代的突出标志。与去年的100部比,今年的60部除了装帧更华

丽,价格又有新高外,实在没有什么新的进步。

无论是必读的100部还是必读的60部,看到“必读”两个字,都让我觉得讨厌。对于不同的读者,由于阅读取向的不同,根本不存在必读什么书的问题。至于出版社打出这样的牌子,无非是为书的销路着想。以为有“必读”的牌子就可以指导大家阅读。但是就我对100和60随便翻翻的感受,觉得这些书,不但指导不了阅读而且影响阅读的兴趣,把名著压缩成快餐食品,在街头兜售实在把名著的风味尽失无遗。

从100部到60部的过程,也说明我们有些出版社的盲目出版,原创性的东西少,整体创造能力低下。现在的有些出版社只会跟风出版,重复建设极为严重,今天你出“水煮三国”我明天就出“油炸三国”,你今天出“狼”我明天绝对不出“狗”。这种跟风做法,表面上繁荣了我们的出版市场,实际上是虚假的繁荣和泡沫,因为那些跟风出版的书,也就是低水平的重复,等于重开了一次印刷机。相对这些本身价值不是太大,而又严重重复的出版物,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书,却找不到出版社去出,综观国内外的市场,并不是所有的学术性的书都没有市场,比如《时间简史》的销售奇迹,就是对我们自己出版的棒喝。我们有些出版社只注重模仿,利用别的出版社已经具有的市场资源,而不注重策划与营销策略,不去开拓属于自己的新市场。

从100部降到60部,也从侧面说明阅读率的下降。去年《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2004)》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识字人群中,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与次同时,城乡居民的阅读率分别比1999年下降8.7%和9.6%。我觉得这种阅读率下降的趋势,不是读者的悲哀,应该是出版社的悲哀。图书的数量虽然在上升,但是能留住读者的精品书越来越少。我国现在年出版图书近20万种,其中新书5万种,除掉占半壁江山的教材教辅读物,所剩本已不多,加上跟风之作,难怪有读者发出“无书可读”的喟叹。另一方面,书籍的价格是越来越高,也让读者望而却步,当阅读的成本大于读书的收益时,谁还会选择读书呢?

我担心有一天必读的书,会突然从60部会变成1部。与其到那个时候再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反省,是到了出版社反省的时候了!出版社就是要让读者找到好书,同时给好书找到合适的读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