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秘青春心事抒写大爱长情

2005-04-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26年前,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轰动海内外,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得到了茅盾、冰心、萧乾等文学泰斗

的激赏,其作者竹林也被誉为“知青文学第一人”。四分之一世纪过去后,这位昔日颇具影响力的“知青作家”开始涉足青春文学创作,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了两部“青春探秘小说”《今日出门昨夜归》和《灵魂有影子》。4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在京召开“竹林作品出版座谈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为座谈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同志到会指导,桂晓风、张锲、高洪波、严家炎、文洁若、曹文轩、张抗抗、温元凯、雷达、蒋巍等著名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与会者中很多都是竹林多年的老朋友或她的忠实读者,他们对竹林的创作“转型”感到意外,在仔细阅读了竹林的新作后,意外的同时又表示钦佩。与会者认为,被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冠以“青春探秘小说”出版的这两部小说,情节曲折、扑朔迷离,在科幻、魔幻与现实主义之间,以极富时代感和青春特色的语言,为当代中学生讲述了一个个奇妙诡异、气势磅礴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作品在探秘青春心事的同时,抒写、倡扬了一种长情大爱,从中可见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和良苦用心。

与会者在研讨时表示,竹林这两部新作为一直在自说自话的漩涡中打转转的青春文学吹入了一股令人振奋的清新风气。两部小说大大不同于当下流行的以描写少男少女恋情和青春感伤与反叛为主题的个人化轻薄之作。小说崭新的创作气势完全突破了以往青春小说的套路,反映了青少年深层次的理想观念和精神诉求,展示了一种内在的冲击力。作品将现代科学与文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神秘莫测的自然谜团与曲折案情相互交织,表现了青春梦幻与现实生活的激情碰撞及父母、师生、同学间难解难分的患难真情。

与会者还认为,竹林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她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在作品中去表现人文的、道德的关怀,把孕育人类历史的大宇宙和个体生命的小宇宙相互渗透在一起,使之相映交辉、和谐统一。这两部作品也体现了作者一贯的严肃严谨的创作态度,而她对校园生活的青春律动和鲜活语言的应和,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可读性,给了未成年人从精神层面到阅读层面周全而真切的立体关照。

作家竹林近影

金炳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来自上海的竹林同志是一位创作勤奋的女作家,从197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生活的路》开始,20多年来,她陆续创作出版了《呜咽的澜沧江》、《女巫》、《挚爱在人间》、《脆弱的蓝色》等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她的文学创作伴随着中国新时期文学同步成长。现在,竹林同志又推出“青春探秘小说”系列新作―――《今天出门昨夜归》和《灵魂有影子》,为方兴未艾的青春文学注入了一股令人振奋的清新气息。作为一位在思想艺术上成熟的女作家,竹林同志这两部小说既充满青春文学的活力,又全无个人化的轻薄姿态,反映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远大理想和美好心灵。作品将现代科学与文学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让令人神往的青春梦幻、患难与共的人间真情,在作品中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作家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青春画卷,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作品对帮助和引导青少年培养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桂晓风(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

首先对于竹林女士人生的态度、文学创作的原则跟她自己执着的实践,我一直是抱着尊敬的态度。在我的印象中,她非常耐得住寂寞,不受各种喧哗和诱惑所动,与浮躁和肤浅无缘,始终保持一份纯净的心田,关心社会、关心大众、关心未成年人,长期默默地耕耘,这种态度非常值得尊敬。作为成名的、在艺术上已经成熟的作家,能大胆地变革自己的文学写作方式,写出这样两本书,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进行创作,进行这样的探索,更可钦佩。

从国内当前的形势来看,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这个20年的战略机遇期能不能用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未成年人。从这样一个世界大局和国内大局来看,现在的未成年人比以往各个时代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未成年人遇到的考验、遇到的磨练、遇到的挑战也比过去要多很多。所以我觉得应该更多地来关心未成年人,为他们写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出版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像竹林这样具有非常深厚的功底和创作实践的作家,现在来为未成年人写作,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她反映了作家的一种责任感和价值取向。张锲(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

作家竹林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她很少宣传自己。但她在每一步成长的过程当中,都受到全国文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老前辈作家包括茅盾、萧乾、冰心等,还有全国的新闻界、出版界的朋友们都非常关注她。中国作协的各部门今天差不多都来了,有研究部、创联部、鲁迅文学院、文艺报,说明中国作协非常关注竹林的作品。今天参加这个会让我感到很振奋,一个长期、默默地在文学领域上进行耕耘的、一位非常有潜力的、有成绩的作家又一次受到大家的共同推崇,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严家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看完竹林的《今日出门昨夜归》,我最大的感受是校园小说竟然可以写得这么好,这么好看,非常不容易,写得既吸引人又感染人。把校园小说和科普、科幻小说,和侦探、反腐败的破案小说融会到一起来写。通过路云天的突然失踪以及被宣布为死亡这个谜的破解,通过雷摩斯这些同学的活动使得小说带有侦探破案的色彩,又通过童老师父母在七星窟附近出现球状闪电后的失踪使小说带上神秘的科学探索、科学幻想这样的色彩。把故事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霍金的物理学理论联系在一起,不但让读者增加了科学知识,也让他们增加了无穷的阅读兴趣,而且这些方面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不是割裂的。这种科普知识,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比方关于北斗星的古天文知识和某些神话对应起来写,通过七星窟地理特征来写,不是把科学知识简单地移植到作品中的,这样就增加了一种亲切感。

作者在小说节奏感的掌握上,也是很好,一张一弛,比如雷摩斯刚要逞能作为福尔摩斯那样一种姿态去侦探,结果却遇上了小偷,钱被偷光了,很意外。这个节奏一方面很严肃,另一方面有起伏,带一点调侃的意味,这就很有意义;作者成功利用了悬念,一环扣一环地推进,这些方面很成功,很出色,把通俗小说、流行小说的一些优点也能吸收过来,用到实际上比较严肃的作品中,所以读者在阅读中觉得非常有兴趣。

小说里塑造的一些人物也很感人,比如路校长、童老师、外号“太平洋”的厨师,虽然着墨不多,但都是很有特色地出现的。温小云、雷摩斯、王大漠、乐华生,还有班长,都写得相当不错,个性都把握得很好很准。

作品在语言上也有一些新的探索,比方说,叙述过程中,有时加以评点,作者站出来要言不烦地加以评点,读起来很活泼。作者出面进行评点、调侃,在以前竹林女士的作品中很少。

我觉得《今日出门昨夜归》这样的小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开辟读者对科学知识、科学智慧的探索兴趣、同时又跟大爱真情、对社会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会受到很多青少年的欢迎,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评论家)

青春文学是这几年一个相当发达的文学品类,它的另外一个说法是由我提出的,叫成长小说。成长小说在西方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是在德国,但是在中国几乎是等于零。竹林的作品适时出版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她和现在青春类的小说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们现在青春类的小说是由孩子来完成的,不是由成人完成的。现在孩子写的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作品非常的冷酷,非常的阴暗,秋意深重,其中表现的不是孩子的天真、活泼,反而是萎靡、颓废、无聊,觉得这个世界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很糟糕的世界。

我对青春文学的整个格局是有我自己的想法的,我觉得应该提倡阳光写作。现在看到竹林的书,我认为可以把青春文学现有的风气做一种调整。竹林的作品是比较大气的,她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学观都决定了她的作品就会写成现在这个样子。而我们对于孩子的引导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不管是青少年本身的文学创作还是我们写给青少年阅读的作品,我们都应该谨记自己作为长辈、作为引领者的身份,所以从这样一个大的语境中看现在竹林的两部很正气、很阳刚、很阳光的作品,我觉得在当下青春文学的走向当中是很有意义的。张抗抗(作家)

竹林女士善良、勤奋、谦虚的创作态度和生活阅历使竹林愈加成熟,同时也使她的创作路子越来越宽。在时下青春小说咄咄逼人、各种文学样式日趋丰富的形势下,竹林的作品把校园、探秘、悬疑和办学、青春融合在一起,把知识与想像、科学与文学、现实与精神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无限大的认知空间,在这么一个信息时代、科学时代,青少年非常渴望获得知识,竹林的作品能够在阅读中引发他们的想像,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同时,《今日出门昨夜归》的构思、结构非常完整,情节、悬念设置合理,前后勾连,步步推进;审美性和道德理念的结合也很成功,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诚实的友情、博大的人类之爱和同学之间很微妙的关系;开放式的结尾提供给读者非常特别的阅读乐趣,把读者带进一种意犹未尽的想像之中。温元凯(学者、社会活动家)

我国文坛近十年来,文学对社会的推动比二十年前差远了,现在没有什么大家普遍认同的文学作品。其实书籍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书籍对他们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本好书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青少年读者来讲,竹林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文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应该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文学作品鼓励青少年致力于三个追求:

1.对科学和知识的追求,这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竹林正在做的努力。

2.对人文精神和社会变革的追求,人文精神和社会变革也很重要,很少听说青少年说自己长大了要当政治家、要变革社会,非常少听说。

3.对于财富的追求,点燃中国人民追求财富的心灵上的熊熊烈火,我国从上到下要提升对财富的认知。我认为文学和财富的关系就是,文学应该更好地推动中国有更多的人去追求财富。雷达(评论家)

认真看了竹林女士的新作,我觉得对竹林这位作家有重新认识的必要。竹林写了很多作品,但是文坛对她的注意、评价还不够。经过时间的淘洗,我觉得她对文学的发展还是有相当的贡献。

关于这本书,我很尊重也很重视她的这种新的探索,叫“青春探秘小说”。它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探秘结合起来,但是又不仅仅是用炫惑人的前沿科技知识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她还把人文关怀、长情大爱融入到小说的情节发展中。我觉得竹林的这本书会受到很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青睐。蒋巍(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从竹林的写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她在文坛上的姿态,以及这部作品的感觉,有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就是竹林有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她怀着人类对美好未来梦幻般的美好感觉,怀着对当代社会道德的批判,怀着一个人文的忧思在经营自己的作品。竹林尽管选择了一种寂寞的、边缘化的生活方式,但是她却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她千方百计希望自己的写作与别的作家不同,要找出自己的视角,找出自己的风格,找出自己的特点,因此她走向科学,走向幻想。在这部书里,我们能看到竹林是做了多么强劲的、不懈的、艰苦的知识准备,关于霍金,关于病毒,关于各种前沿科学,应该说竹林在这方面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相当厚重,也相当前沿,并且这种与时俱进的最新科学、信息都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令人感到惊讶。

我还有一点建议,我觉的竹林今后的写作值得我们在座的所有作家,也值得文学界思考。我们的科普作品、科幻作品,充满科学精神的作品,在中国文坛上是极其的少,大量优秀的作家都表现在对乡村生活的描写上。可以说,我们中国文学大体上还处在农村文明状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我们完全可以从我们作家对于工业描写的笨拙中,感到我们对于工业文明还是那样的陌生,对于当代的金融,当代的信息、生物等前沿科学的关注还是那样的陌生、那样的遥远。所以我们期望年轻的作家能够像竹林一样,充满勇气地扑向科幻,扑向工业文明。范咏戈(评论家、《文艺报》常务副总编)

读过竹林的近作《今日出门昨夜归》,掩卷之余似乎想说的话很多。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这是一次接近文学本质文学本体的写作。

《今日出门昨夜归》既非科幻,也非魔幻,更非科普作品,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作品的故事十分真切感人,同时又反映了教育界的某些现状和校办工厂、污染、贪污腐败等真真切切的社会现实。如果仅仅写了这些,那这部作品同一般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没有太多两样。然而她又写了七星窟、虫洞、外星人、β病毒等天文的、宇宙的、科学的第二现实,特别是作品把主人公路校长想像成一位来自未来世界的时间旅人,这就开辟了另一条基本线索即想象的线索。在这条结构线上,作者充分运用想象思维(我同意钱学森提出的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外还有第三种思维即想象思维),给作品染上瑰丽的科学的七色光,带给读者许多可靠的甚至是比较前卫的科学观念和知识。在《今日出门昨夜归》中,作者还赋予充满幻想的孩子们身上非常强烈的人文精神,他们都希望恩人路校长能活着回来或在一个看不见的高处注视着他们。我认为这正是竹林这本书接近文学本性,也是对校园小说所有突破的地方。王一地(作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副总编)

竹林的这部作品有着鲜明的科学探索性,又有文学作品必具的思想穿透力、不可重复的形式美和艺术的欣赏品位等特征。初看是以故事取胜,其实故事又很单纯,是通过路校长千辛万苦为穷孩子办学,由校址地貌环境带来许多历史的神秘传闻和现实的种种奇异现象,引起一群少年对宇宙、空间等高新科学知识的探寻,同时也写出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恶行引来的腐败、污染等等提出严厉的警示。这题材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阐发的思想也是超前的。

从思想深度看,竹林把握了当代青少年思想活跃、喜欢猎奇、富于梦想,又勇于探索的性格特质,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向高深科学领域进发的课题。这就是:人类究竟能不能突破宇宙时空限制,真正得到精神想往和物质体魄能力达到一致的自由,像外星人一样,能够随意遨游宇宙?这其实也是自古就有的摆在人类面前难度极大的科学攻关课题。这部作品把青少年的注意力以及人生理想、志向引向高远,引向对未来人类生存与破解宇宙神秘相联系,其意义就非同一般。就作品的艺术效果来说,作者的这一目的已经达到。谭旭东(青年评论家)

《今日出门昨夜归》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思考,新的艺术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但可能让读者进入一个新的艺术天地,而且还可能在国内原创少儿文学的出版方面引发一些创新的思考。

《今日出门昨夜归》这部作品的内容曲折生动,有侦探小说的悬念、探险小说的意外,还有生活小说的真实,也有心理小说的飘逸和迷幻。故事围绕着寻找路校长,追查路校长遇害的秘密,开始了一段又一段非同寻常的身体历险和精神历险,其中学生之间的青春情感和师生之间的交往曲折动人,特别是在七星窟农场发生的一系列怪异的自然现象和温晓云等同学所遭遇到的神秘的人和事,都让读者在迷惑不解中产生了对宇宙、人性和真情的追寻和探索与理解。

这部小说也具有校园小说和成长小说的青春激扬的气息和对少年内心世界的探索。路校长这个始终没有正面出现的人物有着教育者的良知,他像一个远方的星星一样昭示着少年前进的方向;童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爱护,和她的年轻的理想主义的情怀的展现,给了读者深刻印象。而小说中对石春生、石洞花、雷摩斯、温晓云和王大漠、乐华生等同学之间朦胧的青春期情感的描写也非常细腻,包括石春生对年轻美丽的童老师的暗自爱恋也描写得传神入微,给人美感,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当然,作家似乎并没有将中学生青春期情感的表现方面作为一个重点,但却达到了一般的校园小说所难以达到的生动性和准确性。竹林在这部小说里,显然发挥了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思维和母性意识,所以在捕捉人物的心理方面,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且在表现少男少女的情感时,语言中和而显得唯美,语调节制而优雅,给人含蓄的、内敛的意境,同时也不乏大胆而热烈的个性显现。周榕芳(江西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江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竹林女士曾说过:“文学要有灵魂。要把生活的内核真正挖掘出来,把真善美高高举起。文学不是迎合‘时尚’,而是要引领‘时尚’,创道德之美,开风气之先。”文学就是要以人性美、艺术美和语言美来感染和引导读者。竹林女士这两部作品中所张扬的关怀身陷困境的学子的人间大爱深深感染了我们,书中对未来世界的探求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对广大青少年读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竹林的作品有两个内核:一是对人间长情大爱的热切呼唤,二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未来命运的追求与探寻。我认为这两个内核在我国当下的青少年作品中是比较稀缺的,它能给那些浮华有余、阳刚不足的好似患了软骨病的青春文学作品起到精神补钙的作用。而这两个内核也是加强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所急需补充的养分。张秋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总编辑)

竹林是一位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名的作家,到现在进行文学创作已近30年,创作了几十部作品。但她的生活状态,一直以来可以说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她长期蜇居在远离闹市的郊县,躲避浮华与喧嚣,坚守寂寞与宁静,为神圣的文学事业默默奉献,苦苦追求。其人如此,其文更是如此。她的作品从不赶什么时髦,而是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一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竹林作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存在,向我们昭示了一种可贵的精神追求和创作态度。而我认为,这样一个甘于寂寞、坚守清寒的作家是不应该被冷落的。

纵观竹林的创作道路,我们会发现,她的作品总是紧扣时代的脉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无论是知青文学《生活的路》、《呜咽的澜沧江》,还是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女巫》,莫不如此。为了给新一代青少年创作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能产生情感震撼的作品,她又转向了“青春文学”领域。她读当代青少年爱看的书,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思想。她还阅读了大量的科技书籍,甚至亲自去聆听霍金的讲演,给作品注入了浓厚的科技意识―――而这,正是我国当下青少年文学创作中非常薄弱的一环。正是由于竹林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寻求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才使她的创作生命永葆青春,使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本版领导、专家及学者的发言均根据座谈会录音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定)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1竹林,1949年生于上海,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知青赴安徽凤阳插队6年。以“知青文学”进入文学创作领域,长篇知青小说《生活的路》开知青文学之先河,曾得到当时文坛泰斗茅盾的鼓励与支持;书出版后曾轰动海内外,也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0年进入被誉为中国文坛“黄埔一期”的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尔后20余年长期深入沪郊农村生活和写作,先后创作出版了《女巫》、《呜咽的澜沧江》、《苦楝树》、《挚爱在人间》等大量长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散文。纪传体长篇小说《挚爱在人间》曾获八五年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奖。《呜咽的澜沧江》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台湾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专门为此出版了评论专集;文化界元老胡秋原先生曾撰万字长文以示褒评。

她在写作成人文学的同时,始终不倦地进行儿童文学的创作,儿童长篇《夜明珠》、《晨露》、《流血的太阳》及儿童文学散文集《老水牛的眼镜》受到儿童文学前辈严文井、陈伯吹、金近等的一致好评。相关链接2

《今日出门昨夜归》是一部描写一群处在生活困境中的当代中学生自立自强、不废学业、崇尚科学的积极向上、令人振奋的主流青少年文学作品。作者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个巨大的超越人类文明能力的石窟群,这就使得整个故事始终笼罩在神秘的氛围中。故事讲述了一群生活在石窟周围、几乎被现代文明摒弃的穷孩子被一个名叫路云天的奇人收留,并在其自筹资金办起的一座初级中学中学习。正当学生们在贫困的现实中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时,路校长突然被害而且遗体不翼而飞。同学们在追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事件,使得追寻的过程变成了对宇宙、对人性、对生命的探寻和领悟……相关链接3

自己出的书感召自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向中华文学基金会捐赠200万元图书

在刚刚出版的小说《今日出门昨夜归》中,主人公路云天校长自筹资金为贫困失学的孩子办学,并卖肾维持学校的开支。受书中倡扬的人间大爱精神的感召,出版此书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向中华文学基金会“育才图书室”工程捐赠了200万码洋的图书,这些图书将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分送到西部贫困地区孩子的手中。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总编辑张秋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出版的优秀作品和努力,把出版社自身的出版理念、出版行为与社会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倡扬一种精神,在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的同时,又能对仍身陷困境之中的孩子提供现实关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