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角落里的“职业女性”

2005-04-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几年前曾读过李长莉教授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一书。我一直认为此书最精彩、也是最吸引人的是第5章“妇女走上社会之风与男女平等观念”和第6章“台基、

姘居与自主择偶观念”。李教授突破了长期以来研究妇女史的革命史框架,把鲜活的妇女生活史内容和社会伦理观念变迁结合起来,提出前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书里谈到,最早走出家庭,登上晚清时期上海社会舞台的“职业女性”并不是我们过去常常说的产业女工,而是从事微贱行当的女佣、女堂倌、女艺人等。尽管这些行业以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过,但是,在中西交汇、五方杂处的近代新兴城市环境里面重新亮相,却具有新的社会角色与社会伦理意义。比如说,职业化、市场化色彩大为增加,在相当的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等级秩序观念的束缚。

我在读这本书时,偶然地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有人能就近代“职业女性”的生活史分门别类地作一些系统的研究,这些成果积累起来,有可能会整个地重新塑造我们对于近代妇女史与思想史的认知。而目前的研究现状是,除了妓女史以外,其他类型的新式“职业女性”还很少有人涉及,上述的女佣、女堂倌、女艺人在李长莉的书里只是一小部分,时空范围也只限于晚清上海。分门别类的研究一时还难以见到。

见不到相关著述,这个偶然一闪的念头也就自然而然地沉入记忆深处,好久不去想它。前几天在书店看到《社会的又一层面―――中国近代女佣》的书名,才又重新激活起沉睡了几年的记忆。书买回来,把手头正忙的事情放在一边,迫不及待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能够迅速读完这本书,首先是由于它满足了我学术上的兴趣与长期以来的期待;其次不能不提到的是,书写得确实吸引人。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但在行文上不装出学究气,娓娓道来,平易近人。全书没有一条注释,仅在书末附有3页“引用书目及参考资料”(据作者“后记”说还有一些资料,引用了而未列出)。从学术规范来说,引用或参考资料不一一注明,将会使别的学者无从覆按,无法更有效地在学术范围内将此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不过,作者另有考虑。除了在学术上“可以填补女佣研究领域的空白,充实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内容”,“向社会学、民俗学或者专门史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这一层目的以外,作者的首要意图显然是在学术界之外寻找阅读对象。他们首先提到的目的是,“作为使用保姆的东家和正在当保姆或今后想从事保姆工作的人的阅读、参考资料。”正在当保姆或今后想从事保姆工作的人,从目前现状来看,文化程度似乎都不高;使用保姆的东家文化程度应该是参差不齐的。以这三部分人作为作者设想中的首要读者,所以,本书在文字表述上务求通俗易懂,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注意到一般读者的现实需求而非学者的学术需求―――既讲了近代女佣史,又参照着讲了国外名人与保姆的故事,还讲了当代中国的保姆业面临的问题。出版者和作者看来事先早已达成了默契。在书的制作上,文字排印得疏朗有致,全书不足300页,插图多达110幅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图片并非胡乱拼凑,也非放大制作以追求视觉效果,而是能够有机地和文字内容配合起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一册在手,完全可以躺着看,阅读感觉十分愉悦。总的来看,这是一本面向社会、兼顾学术界的学术普及性读物。作为学者,我会感到学术规范方面的缺憾,希望作者有朝一日能够以纯学术的态度写一本近代女佣史。学术研究的成果,能够以普及的方式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丰富他们思考问题的参考范围,从而起到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也会感到欣慰。

作者所写的近代女佣指,1840―――1949年间与东家建立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没有或基本上不存在人身依附与归属的从事家务劳动的女性。在妓院从事照顾、服侍妓女生活事务的娘姨、大姐也可容纳在内。而从事直接经营性活动的女堂倌等则不包括在内。这个界定与早先李长莉教授的界定完全一致。在时间上,界定在1840―――1949年,而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空间范围上,以上海为主,兼顾其它各地,以城市为主,偶然提到农村的案例。在取材范围上,除了通常的历史文献以外,大量地采用了文学、影视、图画资料。就全书的结构来看,作者无意于进行某一特定时空范围的专题研究,而是把视野放开,以女佣来源、女佣的日常生活、女佣的出路、女佣与东家、女佣与社会名流、女佣与洋人、女佣与公案、文人笔下的女佣等专题来多侧面地展现女佣这个微贱的社会阶层五光十色的面貌。作者的展现方式是既从女佣本身的类型来看,也从女佣与其它社会阶层的关系来看。所以,作者笔下的女佣不是平面地就女佣论女佣,而是在立体的网络中来把握各条丝线的节点。这样安排,充分地展现了女佣社会生活史的丰富性,是本书的一大优点。在结构安排上的不足之处,是以女佣的类型与关系分析取代了历史的过程分析。作者似乎忘记了,近代一百年前后中国社会,尤其是沿海大城市,曾发生过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女佣作为社会变迁的一部分也必然经历了一些历时性的变化。而这些内容,在这本书里只能得到微弱的反映。

一个同时具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选题,其生命力必将是旺盛而长久的。尽管这本书还不够完美,但是,我期望作者能够再接再厉,也希望能有更多继起者来从事中国近代女佣、女堂倌、女艺人等的研究。她们虽然在历史上是微贱的弱势群体,是处在历史角落、长期为人忽视的一群“职业女性”,但是,近代城市繁荣的背后有她们无数的血汗和泪水。我们不能忘记她们的贡献。

《社会的又一层面―――中国近代女佣》陆德阳、王乃宁著学林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