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指津:把心理学导入家庭教育

2005-04-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由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编,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十三名专家学者加盟编撰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最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我国第一套系统研究“儿童心理与行为”的丛书,本书系结合近年来困扰我们的儿童、青少年教育培养问题,以新的理念,为用心理学规
律引领我国3.67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理论和行动的参照。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要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但家长和教师的良好意愿与实际效果总是存在着差距。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儿童的运算能力在15个被调查国家中名列前茅,但创造力却排在倒数第二位。更不必说还有一些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出现种种问题而令人束手无策。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沈德立教授指出,问题虽然出现在孩子身上,责任却在大人。为此,他总结出很多家长和教师在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问题上存在的八个认识误区:对于孩子,关注成功重于失败,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这就为本书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九个专题的学术阐述更扎实,更有针对性,因此也更富于深刻性和实用性。

沈德立教授认为,大人过分关注孩子表面的东西,结果是,一是不能给他们搭建发展创造力的平台,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更加自以为是。这种结果的产生还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第一,家长和教师未能系统地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单方面地要求孩子。第二,家长和教师习惯于以传统的智力观培养孩子,从而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发展。例如,过分强调语言能力、抽象逻辑能力、空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重要性,而忽视动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等。于是也就只能“克隆”出大批缺乏特长,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人才”。常见的有能说不会做的空谈型“人才”(动手能力差所导致),人见人不爱的讨厌型“人才”(人际关系能力差所导致),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常败型“人才”(自我反省能力差所导致)。对此,本书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准确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做到了有的放矢。

本书系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却是无“鉴”可借的。其中多数问题,如阅读能力发展,学习能力发展和创造能力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更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因此,本书系九个课题的研究,可谓力具新意,而且切中肯綮,体现了科学研究应有的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