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社如何突围选题困境

2005-04-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面对中小学教材多元化、教辅呈乱纷纷万马逐鹿的景象,民营书商咄咄逼人的攻势,自身主营业务不断萎缩、利润不断下滑的状况,众多的教育出版社感到了深重的危机。在许多教育出版人看来,是否要寻找新的选题方向,或者还是在原有教材、教辅选题上求新求变,成了迫在眉睫的课题。

教材、教辅的多元化势所必然。但教辅读物目前呈恶性竞争势头,许多教辅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众多的“宝典”“考霸”简直就是一种虚假广告。相关管理部门应依法制定规范,遏制恶性竞争势头。法规的制定要切合实际,同时还要有效地执行法规。比如,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超编”情况,差错率不超万分之一的标准是否高了一点?万分之二可能更为恰当。标准自然是越高越好,但有一个渐进过程。如果真的严格抽查,落实标准,严禁不合格品进入市场,恐怕一半以上的教辅读物要出局。有关规范的真正执行,恰是教育出版社振兴的重要条件。就出版社内部来讲,目前许多编辑人员处于穷于应付稿件的状态,“超编”现象严重,编校质量滑坡,更别说思考选题,深入调研,有所创建。

诚然,教育出版社有着国企的一些痼疾,比如经营机制不够灵活,退休人员多等等。但毕竟大多数的教育出版社还是有着较为丰厚的积累,不应就此乱了阵脚,失了方寸。这是出版界心态浮躁的反映。浮躁的心态在教辅读物上反映得尤其显著。比如,你一称“霸”我就称“王”;你搞“考必胜”我编“测必准”;你叫“金牌”我号“顶峰”。霸王终要别姬,顶峰之后是下坡,是深渊。追“新”逐“异”,多方出击,频换“热点”,“贪多求快,不务深探”,如此,是无法走出困境的。

取胜之道常在于反向思考。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以慢制快”“以虚击实”“以退求进”的道理。

吕叔湘、丁声树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朱东润主编的《历代文选》都一版再版,后来的编写本都难出其右,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朱东润主编的《历代文选》至今仍被大多数高校中文系采用,“一招鲜,吃遍天”。这些书即便扣除文革等波折时间,也还是花了相当长的慢工细火的时间。《美的历程》是李泽厚的厚积薄发之作,不断重版。这些,是否对我们有所启示?积累丰厚的教育出版社,与民营书商相比,经营规范,品牌号召力大,编校力量强,应舍得投入,打造一些重版率高的书。

即便中小学教辅是教育出版社割舍不下的一块“肉”,也要注意品牌和特色。目前,众多教育出版社的大量教辅读物雷同多、特色不鲜明。其中原因较为复杂。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辅读物不设奖项,与教师的评职称也不挂钩,被认为学术含量低,这是粗编滥造的原因之一。中小学优秀教师教学任务繁忙,精思细编又感到“投入产出比”不匹配,应付任务赶稿情况多,也是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教材稳定性不够等。

教育出版社在中小学教辅读物的编辑出版上尤其应深入思考,深入总结,在创出品牌和特色上有所作为。优胜劣汰是大趋势,教育出版人应早做谋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