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望历史的风景

2005-04-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古代社会生活(风情)图记”丛书冯尔康、伊永文著中华书局2005年1月出版

进入所谓

“读图时代”,数量不菲的文史出版物,差不多都在不约而同地给插图以宾客般的显赫位置,虽然有时其插图同文字的结合尚有距离,但这距离常被读者对图的渴望所忽略。这正是遵循现代化快节奏社会的阅读特点,出版物自身发生的变革之一。这类出版物偶一翻翻,就会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给批销商、零售店和更为广大的读者以诱惑。

最近,中华书局精心打造出版的“古代社会生活(风情)图记”,就是他们同著名文史学者密切合作而推出的一套颇受关注的图书。这套丛书的规模和整体设计,令行家和学者们振奋,也让读者眼热,显示了出版者的匠心和苦心。比之坊间常见的一些流行图文本,这套丛书在文字和图片两方面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信息量,配图尤可见出花了不少工夫,从古代的木刻版画,如古戏曲、小说的插图,《水浒叶子》、《晚笑堂画传》、《明太祖功臣图》、《无双谱》、《红楼梦图咏》,到晚清的《点石斋画报》、《吴友如画宝》、《北京民间风俗百图》等等,可谓精彩异常。据悉,首期推出的冯尔康《去古人的庭院散步:古代社会生活图记》、《生活在清朝的人们:清代社会生活图记》,伊永文《到古代中国去旅行:古代中国风情图记》、《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宋代城市风情图记》,各首印6000册已发售一空。

这四部书的共同特点是把学术著作通俗化,将撷取于中国历史知识长河中的浪花大众化、平民化,让学术成果尽可能地走出书斋,也让学者的著述思维同更多的普通读者的理念对接,尽可能地为阅读者奉上最好的精神快餐和学养美食。

这四部精美的图书,我是十分珍爱的。如今,在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已经比较宽裕的条件下,对古代社会生活场景的渴求与追索,是一种怀旧时尚的播衍和延伸。这四部书是有嚼头的,耐读耐品味,如《到古代中国去旅行》,实际上如在古代中国的某一时、某一地漫步游走,像逛街逛闹市一样,看到的都是旧时代的“新景”。这些“新景”是历史的过去时,可是在21世纪人的眼中,无疑又显现了新的看点,如书中“棋局翻新”的故事,以人为象棋子,在大地棋盘上被“挪动”(《汉文化圈的交流》);再如北方民族令人目不暇接的马术展示,表现了游牧民族强劲剽悍的体魄与技艺(《北方民族的马术》);还有令人惊奇的《鬼市子》,那是小偷小盗们销赃的市场,纪晓岚的一杆大烟枪丢了,他便吩咐手下人不要声张,到“鬼市”上去寻找,果然找到,又便宜买回。―――像这些带有休闲意味的“游览”和“闲逛”,实际上也是一次去往古代中国的神驰心往之旅。

光在街市上神游闲逛不行,还得迈进庭院,到古代人家中各处走走。登堂入室,观照了解的是古代人的婚姻和家庭,什么“糟糠之妻不下堂”啦,童养媳当上了皇后啦,女人的再婚啦,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如何分家啦,古代邻里之间的相互救济啦,流行服饰啦等等(《去古人的庭院散步》),看到的是社会单元结构―――以家庭为聚焦点的生活百态,庭闱中的景致。稍一思量,便觉这一切就是我们今天生活情景的某种还原,读者不禁更增加了进一步索解的兴致。

如果让取景框停留在宋代城市,那么酒楼茶肆、诸色饮食、火灾与消防、争标与弄潮等等,又会给你打开一扇新的知识之窗。于是,你可以联想,苏东坡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吟哦他的诗词的,柳永就是在这样的城市宿眠于烟花柳巷的,范仲淹就是在这样的晨景和夜色里,发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怀抱的。于是,读者会被更多的联想所吸引,一部穿行于历史时空的图记,竟会给读者以如此丰富新鲜的享受(《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此时,我们再转一下镜头,从宋代跨入清代。清代是《红楼梦》记述的时代,这部《生活在清朝的人们》给读者展示与补充了许多小说之外的内容,如清代前期江南的商业活动,它和江南织造间有没有联系,你得品味后再去细想;而清代的游民与粥厂,清代的民困与民变,清代的社会病与官绅生活,清代移民及其同土著文化的交融等等,都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种相通的脉络。清代去今不远,许多事体能激发人们的兴趣,或许这也是清代帝王电视剧热播的原因之一。这部图文并茂的著作,则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真实的细节,更多细致的脉络,既避免了单一文字的枯燥,亦可以不同于电视剧式的大肆演义和渲染,而取得文化品位和阅读趣味的统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