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花散文 独领风骚

2005-04-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提起中国当代的散文出版,不论读者还是出版界,大家都公认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成就。最近两年,百花社又推出“西部文化”散文丛书,“侠骨诗心”散文丛书,“人文中国”散文丛书,“珍奇之旅”人文随笔丛书和“后散文文丛”等散文系列丛书,使其一直具有传统优势的散文出版又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与时俱进,独领风骚。

1958年,专门出版文艺类图书的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创建者以出版家独到的战略眼光,以散文作为出版的文化品牌,不断推动着这种清雅的纯文学文体的发展,并在中国文学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散文的高潮。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散文图书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标识,到目前已经出版古今中外散文图书近200种,今年还会在即将于天津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书市上重新出版中外散文160余种,这些都将会带动中国散文事业进一步发展。

从1958年至今,百花社散文图书的出版历经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为中国散文事业的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文艺出版社都以长篇小说作为文艺类图书的主打,而百花社从成立出版社之初就想出了一个独辟蹊径的选题思路,决定出版散文图书作为其主要特色。他们首先确定组稿时的方案:“要找大家要散文。”于是,包括茅盾、郭沫若、叶圣陶、冰心、巴金、老舍等一大批名家都纷纷在百花社出版了他们的散文集。如此众多的名人名家同时在一家出版社出版作品集,这一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并不多见,由此也奠定了百花文艺出版社高起点的散文创作群体。还值得提起的是,为使这套散文图书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和谐统一,在图书的装帧设计方面也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探讨,“要把图书做成艺术品”,这种出版理念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无疑也是超前的。这些散文选集被印成小32开,装帧清雅,一经推出便得到当时专家和读者的认同。茅盾的《夜读偶记》、郭沫若的《洪波曲》、叶圣陶的《小记十篇》、冰心的《樱花赞》、巴金的《倾吐不尽的感情》、老舍的《小花朵集》等作品的相继问世,在当时的新中国文坛可谓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同时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掀起了散文写作的热潮。

在“文革”的特殊时期,整个文坛都处于低迷的状态,散文的写作也跌入低谷。到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中国文坛开始复苏的阶段,同时也为散文的创作带来了转机。刚刚复社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继续坚持着散文出版的特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陆续将更多的名家作品收编进来。曾先后几次再版了季羡林、黄秋耘、孙犁、宗璞、黄永玉、贾平凹等作家的散文集,而且当时每本书的销量都在万册以上。与此同时,百花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散文》刊物,为散文作家搭建了一个施展文采的平台,为催生散文佳作开拓了一片沃土。

80年代后期,改革步伐加快,中国出版进入市场经济运营。面对激烈的书业竞争,出版散文还有没有出路?百花社遇到了空前的挑战。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百花社同仁坚定了一个信念:“特色就是生命。”坚持散文出版的特色,就能在中国出版界立足生存。于是,百花社领导制定了一个宏大的散文出版规划。1989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书市上,百花文艺出版社首次为所出版的散文图书打出“百花散文书系”的品牌,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套丛书首推10本,封面的设计蓝白相间,让很多读者记忆犹新的是,丛书首次收编了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梁实秋、沈从文等人的散文集。出版这些非“主流”作家的作品,对于当时的出版者来说确实需要一种勇气和胆识。这套丛书从策划到推出安排得极其严谨,每一本书的序言都由权威的专家亲自撰写,并且亲自圈定书中收编的每一篇文章。“百花散文书系”一经推出,立即引来社会上强烈的反响,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在校的大学生都争相传阅。在此基础上,百花社一次推出“百花散文书系・现代部分”50种。时隔不久,又相继推出“百花散文书系・当代部分”30种和“百花散文书系・古代部分”17种。其中,书系的“现代部分”和“当代部分”还分别获得了首届国家图书奖和第八届中国图书奖。一直到今天,“百花散文书系”再版数次,超越了时代和年龄的界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由此也形成了百花散文出版的第三次高潮……

随着“百花散文书系”的成功推出,百花社开始了大规模的外国散文出版。同时推出了《外国名家散文丛书》和《世界散文名著丛书》。此后,《海外华文散文丛书》、《台湾散文丛书》、《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名家散文自选集丛书》、《当代名家杂文自选集丛书》、《中国杂文大观》、《艺术美散文丛书》、《世界随笔金库》、《金鼎随笔丛书》、《世界经典散文新编》(12卷)等相继问世,在国内外读书界和出版界引起很大反响。著名作家萧乾先生评价说:“散文振兴,‘百花’功不可没。”

近十年来,散文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媒体的繁荣,网络等新媒体的兴盛,进一步推动了散文写作在内容上、文体上和风格上的变化。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不同的读者和作者群体。面对现状,百花社不失时机地将眼光投向了新生代作家,相继推出了“后散文文丛”第一辑、第二辑,“新散文十五家”、“日常写作丛书”、“海外流散文丛”等等。这些写作者大多并非专业作家,他们不拘一格的写作却给散文带来新鲜的活力。

百花社现任社长薛炎文说:今后百花社仍将坚持出版散文的特色,而且要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发展特色,而发展特色的着眼点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上要拓展散文的出版领域;在形式上要转换散文出版的媒体。鉴于先前的散文图书只是纸质媒体,利用和保留起来很不方便,目前正在一本本地重新录入,重新校对,以便完成这套百花版中外散文的媒体转换,使其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传给后人。

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百花社的中外散文已经形成一个知名品牌。目前,百花文艺出版社将重新整合已出版过的散文图书,并继续着力于中国现代散文、中国当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以及外国散文的全面开拓。相信在中国文艺的百花园中,百花版散文将继续引领中国散文出版的潮流,继续她已有的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