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卡内基和洛克菲勒的中国之旅

2005-04-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卡内基传》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按照目前的美元币值换算,卡内基的资产在最高峰时达到1000亿美元。唯一能够超过他的便是洛克菲勒,他的资产曾超过2000亿美元。就算现代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按照微软公司的股价计算,他的资产为500亿美元,也只能名列第三。安德鲁・卡内

基和约翰・D・洛克菲勒堪称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他们也是20世纪最伟大也最具争议的企业家。许多的机构和个人都在研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关注他们对后人的影响及其家族势力的延续。从后人留下的传记中,我们也能注意到卡内基和洛克菲勒对中国的印象,从中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我们摘取了其中的一些片断:

卡内基的环球航行

卡内基深信自己是世上最适于生存下来的强者,胜过无数同辈,而他深爱的美利坚共和国也胜过其他各国。1878年开始的环球航行更使他巩固了此种想法。1878年11月27日,卡内基一群人从日本启航前往中国的沿海城市上海。到达上海之后,他们在位于美国租借的阿斯特旅馆找到房间(他们在上海度过了9天)。美国租借是中国政府拨给外国人居住的地产的一部分。当地的街道使卡内基想起了英国的小镇:宽阔,点着煤气灯,有下水道。但是,这里还没有电报线和铁路。他们很惊讶地发现,修建铁路的障碍竟然是坟墓。棺材被埋得到处都是,许多棺材上面只盖着一层薄土,要么就干脆露在外面。在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想让他们的亲人在死后离得他们近一点。

在某地,向导指着一处血淋淋的广场,告诉他们那里是犯人被处决的地方,被砍下的首级还会被扔进一个大坛子里示众。即使如此,卡内基仍然认为,中国人的性格中没有好战的一面,他们陶醉在和平所带来的喜悦之中。“某一位将军或某一位征服者,尽管他可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却不会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到最崇高的地位,”他这样写道,“这种地位只属于那些拥有文学智慧的成功文士。”卡内基本人觊觎着这样一种为众人所仰慕的地位。对于像他这样的人,这就意味着不朽的声誉。

卡内基认为,尽管中国有辉煌的历史,但她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这个国家决心借鉴美利坚从邮票到铁路的诸多特点,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卡内基暂时把批评搁置起来,在这里找到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最终,他设法把9箱古董运回了美国。

(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出生于苏格兰,1848年随着全家移民美国。通过个人奋斗,最终投身于钢铁业,成为美国工业发展史上的钢铁大王。1919年,因患支气管肺炎病逝。)

大通银行抢滩北京

1973年6月29日深夜,也就是大通(戴维・洛克菲勒当时为美国大通银行的董事长)的莫斯科处开张刚刚过了一个月以后,我和佩吉(洛克菲勒的妻子)坐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他的地位和权势仅次于毛泽东。这是我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历史性的一次访问。因为我是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美国银行家。那天下午,我签署了一份协议,从而使大通成为25年前中国共产党掌权之后中国银行的第一家美国代理行。

这是一次非常喜人的会谈。周恩来很友好,而我对他在探讨严肃问题的浓厚兴趣感到惊讶。在后来的15年里,我又访问了中国5次,并多次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班人们交谈。这些访问让我有机会观察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

在1973年,到中国旅行简直就是空想,因为中国人对资本主义还怀有难以消除的敌意。对于他们为什么同意邀请我访华,我只能揣测。其中的一个可能是,继尼克松访问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在寻找扩大与美国接触的范围。1970年,在考察大通的东南亚分支机构期间,我在新加坡说过一番话,可能也起了作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我被问及尼克松政府关于放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限制的决定时,我说那是“为寻求某种接触而迈出的合理的、良好的一步”。事实上,我指出,美国“想表现出对拥有8亿人口的国家视而不见”是不现实的。

其实我的祖父早已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跟他那个时代的许多企业家一样,我的祖父一直急于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力。“为中国灯加油”是标准石油的第一批广告口号之一,反映了在19世纪的最后那些年期间,那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到处出现的对煤油的大需求。事实上,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标准石油的一家子公司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从北方的长城一直延续到南方的海南岛。

中国还一直是我们家族慈善捐献的重点。从持久影响力的角度说,最显著的例子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援助。协和医科大学培训了一代医生和护士,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建立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

(戴维・洛克菲勒:约翰・D・洛克菲勒的孙子,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戴维・洛克菲勒拥有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多年来在大通银行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现已从这个位子上退休。目前在许多其他项目和慈善机构的董事会上任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