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成长搭一座桥

2005-05-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成长书系,它包括四本小书,即《我们班的小臭事》《老师也色拉》《这也是爸,那也是妈》《麻辣童年》,方方小小的40开,感觉就很轻松。《我们班的小臭事》《麻辣童年》写的是孩子们自己的事,那里有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是孩子们心事的真切表达。《老师也色拉》则是孩子们眼中老师的众生相。在这里孩子们感

受着与老师相处的不同的生活经验:美丽、温暖、遗憾。《这也是爸,那也是妈》写的是孩子眼中优良中差各等父母,孩子在这里可以找到父母的影子,父母在这里可以倾听孩子的心声。它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一座通畅的桥。

挺清楚地记得,那次跟上小学的儿子说了一段下课后班里的“土豆萝卜块儿大战”的故事,儿子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爆出孩子才有的由衷笑声,听完后,他兴奋地说,这说得简直就是我们班呀,真爽!听他这么一说,我就把《我们班的小臭事》的整本书稿拿给他看,他蜷在沙发里,抱着书稿,一会儿就能听到他一长串的笑声,听着就那么开心。快11点了,我们催他去睡,他还恋恋不舍地边走边说,真逗,真逗,太好看了。书出来以后,一个上海朋友看了后告诉我说腮帮子都笑疼了。作者的本事真不小呀。

这四本书的前三本出自杨丽红之手。认识杨丽红还是上个世纪的事,她在北京青年报上的点点滴滴的感动的文字也感动了我,于是我就去了她的学校,那时她已做了几年的校长。她的学校在石景山区,下课的时候,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拿着跳绳、毽子、沙包跑到操场,按杨丽红的说法别人说她这儿的孩子是“放养”的。她说愿意看到孩子天性的释放。她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感动的文字汇成了一个小学校长的手记―――《爱上小不点儿》。读了她的文字会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会毫不犹豫地爱上教师这个职业。因为这,我一直想把她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思,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解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他们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了解孩子眼中的老师,了解孩子眼中的父母,因为这是孩子在小学阶段两个主要的成长环境。

成长书系这四本小书都是从孩子的视角反映他们成长环境中的人和事,文字很口语化,所有的事情都是用一个个故事来呈现,读起来好像是在听对面的一个孩子在跟你叨叨他们班的事,很亲切,很轻松,也很愉快。读它的时候,你会不时为孩子们的恶作剧发出会心的笑,为老师与孩子之间那种真挚的交流而热泪盈眶,为孩子们的成长感到由衷的欣慰,也会因一些教育现象和一些教育行为感到无奈而轻轻叹息。孩子们喜欢这些小书,喜欢读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家长们愿意看,它是了解孩子学校生活的一个窗口,可以借鉴其中的故事,作为和孩子沟通交流的素材,从他们看父母的视角,来调整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不合适的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从这里,老师能够感受到孩子对你的感激之情,也可能领悟到那些不当的行为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这四本小书,不同于那些纯文学的东西,它源自校园,是一个教育者,用心、用爱浇灌出来的。

作为出版人,尤其是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关注成长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这也是天津教育出版社一直以来的出版宗旨之一,为此,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着:关注成长,表现成长,引领成长。

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但明白是明白,家长也好,老师也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几个呢 杨丽红做到了,而且很自然、很彻底,所以她成为很受学生们爱戴和信任的好老师,也成为很受儿子爱戴和信任的好妈妈。从这个角度而言,这套成长书系就不仅仅只是给孩子们读的,也是很值得家长、老师认真地读一读的―――在或捧腹大笑或会心一笑的同时,你会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噢,是这样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