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动”对垒“悬疑”

2005-05-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天津全国书市带给出版人、读者的兴奋已然渐渐平息,可是爱书人对于好书的期待和关注却会长久持续下去。本报记者在此次书业盛会期间以媒体的角度徜徉书海,用读者的眼光发现亮点,虽难以面面俱到,仍不失与读者共享之处。

五月鲜花盛开,14万种图书荟萃津门,又是一次文化的狂欢。今年的书市,青少年图书领域中,又有几本是值得我们回味的?

在经历了“恐怖”、“魔幻”、“奇幻”、“冒险”等各色主题后,今年的童书似乎重回“感动”。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倾集团之力,由旗下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曹文轩2005新作《青铜葵花》,“感动曾经,感动当下,感动永远”的宣传词似乎有些过了,但这个乡村男孩和城市女孩的故事的确营造出了一个纯美诗性的阅读境界。作家本人认为,这是一本写苦难的书,因为,“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痛苦的风度,长大了才可能是强者”。记者认为,这更是一本写“爱”的书。青铜和葵花之间的情感既不是兄妹之爱,也不是情爱,更不是怜悯之爱,或者说,不仅仅是亲情之爱、懵懂情爱和因孤独和放逐产生的“同情”(一个是被城市放逐的孤儿,一个是被世界抛弃的哑儿),而是一种―――至爱。至爱无声,所以青铜无语;而无语的青铜,一次次触痛所有心灵在浮华世界被磨得冷漠、残酷的人们的内心最柔软处,让他们再一次学会―――爱。

一家非专业的少儿社―――四川出版集团的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小木屋”系列无疑也是儿童文学感动年的代表作之一。一位美国的老妇人,罗兰・英格斯・怀德,生于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她从65岁开始才从事儿童文学的写作,毕其一生完成的九本“小木屋”系列,现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之作。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各地掀起了到西部拓荒的高潮。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妈四处迁移。13岁之前,就已到过威斯康星的大森林、堪萨斯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的梅溪边等地。罗兰用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父母手足之间的亲情,人畜之间的依恋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劳、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本可以让小读者找回简朴、坚强、爱和感动的好书。

新蕾出版社社长纪秀荣认为,“经典,还应该是动人的,应该让孩子们感动”,要让孩子们在感动中体味勇敢、坚强、善良、珍爱和宽容。他们此次书市大力推出的获200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的《浪漫鼠德佩罗》无疑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一只名叫德佩罗的小老鼠,从小体弱多病,好不容易才长大,跟哥哥姐姐们在图书馆里吃书度日。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位叫做“豌豆”的公主。因为女仆的嫉妒和坏耗子的憎恨,可怜的公主被劫持进了地牢。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这只身体只有正常老鼠一半大的小老鼠单枪匹马冲进地牢。可是,他即使救出了公主,一只老鼠又怎么可以和公主生活在一起呢?

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在经过数月的组稿整理后也在书市上露面。在这本通过征文得来的书中,孩子们手中的笔,以最平易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各自心灵深处最动人的情感故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表示,要感动今天的孩子其实是不容易的。如果只是写写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好玩、亲切,就只是浅表性的感染和吸引。文学的感动,是美感、诗意、理性的,是心有灵犀的巨大会意,是通过意味隽永的故事让小读者得到共鸣,产生内心深处的触动。看来,少儿读物“感动年”的复归,无疑预示着一个好兆头。

内容的简单复制正是当下青春小说的“致命伤”。事实上,青少年的写作体裁完全可以非常广泛。

记者在今年书市上,至少看到十多家出版社重点推出心理悬疑作品。而其中,“青春悬疑”作品的始作俑者接力出版社推出的《幽灵旗》无疑是其中佳品。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推出的《猎人者》一书提出的“精神悬疑”,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作者成刚认为,如果悬疑作品仅仅通过诡异事件和离奇情节赢得读者,那无疑是失败的;而且现在国内大部分的悬疑作品只是事件影响到了人的心理意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悬疑。挖掘人性深处,才是真正优秀的悬疑作品。

无疑,在悬疑小说方面,青少年走在了成人前面。从“鸡皮疙瘩”到“哈利・波特”,到“冒险小虎队”,再到今年的“悬疑”年,主题都有关幽灵、悬念和冒险。这一类书在青少年读者当中为何如此风行?据了解,悬疑小说曾遭到一部分家长的质疑:小说里含有的恐怖成分,青少年心理是否能够承受?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一直都在争论。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青少年成长需要各种心理历练,紧张、刺激、恐怖类的阅读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成长有益。而且这些作品往往想像丰富,逻辑推理缜密,对促进孩子的想像力和逻辑能力有好处。另外,部分青少年往往需要借助悬疑文学释放过重的课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因而主动阅读这类作品。

来势很猛的悬疑小说会不会也去如潮水呢?有专家指出,中国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可以给悬疑文学提供成就经典的底蕴。如果将民俗、历史、考古、宗教,甚至是史前文明等繁复浩迭的信息引入文本,将古老、幽深的文化引入现代生活,发掘沉积在国人和世界细部的血脉天性和文化基因,这样的作品也有成就经典的可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