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诺贝尔精子银行揭秘

2005-06-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这大概是美国历史上最急风暴雨的天才制造工程。1980年,美国发明家和百万富翁罗伯特・格雷厄姆(RobertGraham)创办了一家后来被称为“诺贝尔精子银行”的机构,号召诺贝尔奖得主及其他天才男子和体育明星来此捐精。到1999年关门前,通过该银行的存货―――“光鲜亮丽、活蹦乱

跳、智商175的精子”,已有200余名儿童出生。

格雷厄姆已经去世,精子银行的所有记录均被永久封存。有关诺贝尔精子银行的一切,似乎都已成为再不可知的秘史。但是,一位好奇的记者大卫・普洛茨(DavidPlotz)却想一探究竟。

普洛茨的新书《天才工厂:诺贝尔精子银行野史》(TheGeniusFactory TheCuriousHistoryoftheNobelPrizeSpermBank)于昨天(6月7日)出版。

普洛茨在著名的互联网杂志《Slate》当副总编,这使他可以便利地通过网上征集知情者。线索一条接着一条,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终于让他可以还原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精子银行的图像。

事实上,该机构的捐精者中,几乎没有人真的得到过诺贝尔奖。根在此地的那200多个孩子,也没有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骨血。有些父母并无生育障碍,仍然求精若渴,慕名而来。

世人所知的唯一一位诺奖参与者,是晶体管发明人、1956年的物理奖得主威廉・肖克利(WilliamShockley),此人同时还是个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者。

精子银行创办之初,肖克利也出谋划策,出力不少,但就是没法子亲自上阵捐精。他生于1910年,银行开张时,他已古稀,实在有心无力。

而格雷厄姆的动机便更显怪异。他创办精子银行,非为谋财,而是因为深信美国将发生基因大劫难,遂决定以人工授精的方式,为天才播种。

“别指望诺贝尔奖得主了。诺贝尔精子银行弄来的男人,哪怕要你把他介绍给以前的女友,你都未必能忍心拿的出手。”普洛茨写道。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