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脑触及灵魂

2005-06-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有灵魂的肉体解剖图(达・芬奇)

5月22日,英国电信公司未来学会的首席科学家伊恩・皮尔森在《观察家报》上预言道:“2050年左右,一个人的全部意识都可以‘下载’到机

器里,至少能保存十年或二十几年。这样一来死亡将不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了。”不知道是否与这条预言有关,美国《商业周刊》6月6日报道说,IBM与瑞士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共同制定的“蓝色大脑”计划将会在7月1日正式启动。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神经科学的科学家在过去10年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人类大脑皮层神经结构的数据库。该学院的亨利・马克莱姆表示,随着蓝色大脑工程的启动,有关人类思维活动的研究将会步入新纪元。

IBM的“深蓝”系列计算机在国际象棋上已经向人脑发起了挑战并取得成功,但那不过是程序的胜利,现在,则要从机械走向灵魂了。专家们宣称,两三年内,便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利用电脑创建出人类大脑皮层的虚拟模型。接下来10年内便可在神经层面上建立人类大脑的全新模型。而IBM也将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升级出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蓝色基因/P系列。未来学家皮尔森很严肃地说:“虽然这个设想有点荒诞,但它绝不是开玩笑,而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IT业的发展如此飞速,我们要以足够的想像力来推测45年后可能出现的事物。”的确,按照“蓝色大脑工程”的进度,甚至用不着到2050年,未来学家的预测比起IT业的发展来说,显得慢了半拍。

从科学的角度来探索大脑的秘密,应该是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第一次用蜡制造了大脑内部结构模型。1943年,大脑神经网络理论被两个美国人提出,这也许是对大脑运行机制最为合理的猜测之一。然而,一直到今天,对于大脑工作原理的研究几乎是原地踏步。研究手段的匮乏

是最重要的原因,科学家在兔子或小白鼠身上探究思维的活动,即使是这样的实验都“不可思议的复杂,动辄花费3到4年的时间和上亿美元的预算”。IBM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提供了一种令人心动的研究工具,按照“蓝色大脑工程”的设想,利用超级计算机数千块CPU来模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过去几年的工作量有可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得以实现。

随着人类实验手段的日益丰富,大脑的功能区被一一寻找到,作为生物体组织的大脑研究有望获得突破,而作为灵魂栖息地的大脑则始终是一个谜。达・芬奇认为灵魂比肉体更美。在他看来,人体构造几乎是完美的,但拿来同住在其中的灵魂相比,就大为逊色了。因为灵魂总是神性的,有灵魂的肉体就是活的生命。现代科技即将交给我们的题目是:没有肉体的灵魂会如何呢?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是如此美丽,不尊重生命的人是不配拥有生命的。”这还是达・芬奇的话。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识到,肉体不能离开灵魂;而在后工业社会,人们也许应该增添一条,灵魂也不应该离开肉体。也许只有灵与肉的合一才能称得上生命,试图分裂二者的人必将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双重质问。

IBM研究所副总裁表示:“人脑式电脑完全有可能,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人类大脑的运行机理,因此预言未来的人脑式计算机现在还为时尚早。”正如克隆技术遭到伦理质疑一样,人脑模拟计划恐怕也会面临同样的难题。丝毫也不要用“为时尚早”来怀疑科学家的智慧,《海底二万里》过了一百年成为现实,《星球大战》和《黑客帝国》呢?5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也许我们就要面对。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也许有生之年,我们就将被电脑触及灵魂。假如意识可以保存,人类可以依赖钢筋铁骨长生不老,那谁的意识应该保存,谁的意识又应该湮灭?假如电脑完全以人脑的方式运行,我们又应该赋予“他”什么样的道德准则,我们如何去看待“他”的叛逆与反抗,“他”究竟是人类的孩子还是人类平等的朋友?值得追问的题目实在太多,多到人文学者根本来不及回答,到时候,不妨将这些难题交给拥有灵魂的电脑,“他们”也许能够给出答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