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郭风惠和他的长征情结

2005-06-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地迥天高,莽河山,无人蹬越。充浩气,突围摧阵,凭陵百折。万古榛芜盘鹫鹗,千军饥渴吞毡雪,宿草原更照铁衣单,洪荒月。井岗起,延安结。一年事,千秋业,看晦霾扫尽,晓暾红烈,壮士冲开褴褛路,画师觅得丹青诀,展冰纨恍见汗濡衣,腾腾热。”

在长征胜

利25周年的1960年,著名书画艺术家秦仲文、吴镜汀等满怀激情,合作了一幅歌颂长征的巨幅国画长卷。作品完成后,他们请老朋友、爱国诗人、书画大师郭风惠题词。郭风惠当即挥毫写下了这首《满江红・题北京诸画家秦仲文、吴镜汀等二万五千里长征卷》。此图和郭风惠的词一时脍炙人口。不幸的事,这幅极其珍贵的艺术作品,毁于“文革”。

大约同期,郭风惠还写下了另一首《水调歌头・纪念两万五千里长征》:“两万五千里,亘古一长征。惊天马列旗鼓,成算奠升平。为辟鸿蒙草昧,唤起英雄袍泽,阵阵出奇兵。挞伐八年后,红日照神京。起湘楚,施霹雳,翦榛荆。翻身父老昆季,处处说恩情。手把先开梅萼,齐祝荣周花甲,永寿福苍生。堵住前人口,含笑看河清。”

郭风惠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西语系,1917年,便有“北方健者”称誉。其书被刘春霖称为“中国第一”;其画被画坛认为是继吴昌硕、陈师增等人之后“以书法入画最为成功者”。1919年任教于“国立北京艺专”、汇文、四中、四存、畿辅等数校,后任绥远、察哈尔两省教育厅厅长、河北省立河间三中校长等职。教过李苦禅、王雪涛、王昆仑、牛满江、刘皑风等。

郭风惠的诗“大似李、杜”。被著名学者、“桐城派”末代代表人物吴北江大师称为“前后五百年亦恐无敢与之争席者”;夏枝巢(仁虎)先生评价郭风惠的诗:“……晚见始知尊北学,残年自愧不中书,馆中君子今何限,比似夫君总不如”。夏枝老所说的“馆”,广义应该是指诗坛,具体应该是指由夏枝巢、关赓麟、陈云诰、许宝蘅、叶恭绰、章士钊、郭风惠、汤用彤、黄君坦、刘文嘉、张伯驹等近百位我国当时一流学者组成的“?园诗社”。

1935年,郭风惠投笔从戎。“七七事变”时,与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等老友并肩在卢沟桥打响了中华民族反抗日寇侵略的第一枪。因此,郭风惠遭日寇严厉通缉。北平沦陷后,郭风惠不顾家人安危,由齐鲁、郑卫、肴函,直至南海、香江、上海,踏遍大半个中国,歌诗丹青,冒死坚持抗日。留下了“张自忠三顾郭公”的美谈。后,代李宗仁拟写了全国公祭赵登禹将军的悼词。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与500多壮士牺牲在鄂北南瓜店。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军民都对将军表示了沉痛哀悼和崇高颂扬。毛泽东赠词:尽忠报国。周恩来撰文:“……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贵在朝野,团结图存。

当冯治安将军把这一噩耗在第一时间亲自转告给时在上海的郭风惠时,作为曾受过将军三顾的过命朋友,郭风惠悲痛欲绝,他以泪调墨,给这位民族英雄,献上了两幅挽联:

一.元戎陷阵,古今曾有几人,漫云季路结缨,却为殉城怀阁部;处士虚声,辗转空劳三顾,敢拟延陵挂剑,勉将直笔叙睢阳。

二.不成功,必成仁,临阵几封书,公私事业均遗我;国未亡,家未破,凭报一雪涕,生死交情敢负君。(代冯仰之(治安)将军挽张自忠上将)

这两幅挽联以战国延陵季札践诺守信、挂剑留徐,及唐朝张巡、徐远守睢阳城,拒安、史贼逆,朝廷不予增援,致使张、徐二将军战死等典故,向将军表示了自己对抗日事业的忠贞信念,及对消极抗战派的愤怒,表达了知识界和全体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挽联写得义昭天下,浩气如虹。应是百年佳联里的极品。

郭风惠堪称是我国第一位亲临卢沟桥抗日前线的诗人、学者、教育家、书画艺术大师。只有亲身参加了“挞伐八年”血火抗日战争的郭风惠才会对“长征”有如此深切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写得如此动情和传神。以上两首词是传统文人中最早以“长征”为题材的作品。郭风惠一生诗作数千首,抗日爱国诗歌是其重要部分,在现代文学史中应该占有重要位置。

开国元老陈叔通老人非常爱惜郭风惠的人格、才能,解放后,数次亲降北京东城区北弓匠营胡同的“堞庐”,造访郭风惠。郭风惠发扬“长征精神”,“三绝声名避不居”,以“不息翁”自号,默默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1953年,为我国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由徐燕荪所画的“屈原画像”题诗。郭、徐二大师合作的这幅作品,极好体现了新中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1956年,郭风惠与陈云诰、徐石雪、张伯驹、郑诵先等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群众书法组织―――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之后,与郑诵先等多次代表中国书法家接待日本书道访华团,捍卫、弘扬了中国书法艺术;1964年,作为主讲,郭风惠首开我国电视书法教学先河。特别在同年,大师在给他弟子的赠言中,明确提出了“……十年,数十年后,国人之为文艺者,必当随与俱进,反视此等,直如椎轮之与大辂”的先进文化思想。反映了大师超凡的文化眼光。

在为《长征卷》题词不久,萧华将军亲访“堞庐”,向郭风惠先生学诗。郭风惠为萧华讲解了诗词的基本知识,讲了诗人的人格和诗词艺术的关系等问题。这对后来肖华创作《长征组歌》或有一定启发意义。临别,萧华将军还殷勤邀请郭风老合了影。不久,郭风惠又为电影《万水千山》题写了片头。大师与将军会见、相识是何人介绍的,现已不得而知,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已经发生了的史事。

“文革”中,先生受到严重迫害,他一生所有珍藏,包括与萧华的合影都惨遭毁失。从此,先生的卓越抗日功绩和他超绝的诗书画艺术被湮没在浮躁的文化烟尘中,不再为后人所记忆。在抗战胜利6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候,再次恭诵先生的这两首词,以作为对为民族解放、昌盛而贡献、牺牲的英雄先辈的无尽思念。

注:1.水调歌头一词是笔者由郭风惠先生手稿整理,为首次公开(发表)。

2.冯治安,字仰之,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时任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张自忠的副手)。

3.郑诵先,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