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学启示人格

2005-06-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虽说无缘获得马识途,但认识与知道这位可敬的前辈作家约有40年了。那当然是因为他的文字,发表于《人民文学》上的作品,还有《清江壮歌》,一部由于作者找到了自己失落20多年的女儿引发的,描写先烈在敌人监狱中慷慨斗争的感人的长篇小说。当然,接下来也因为他是文革中西南地区第一位被批判的领导干部。这次《马识

途文集》出版,则是让我们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马老的革命人生、文学业绩和前辈风范。

马老早在1935年就开始发表作品,参加地下革命斗争和建国后担任领导干部暂停了创作。上世纪50年代末与60年代前期是他第一个创作高峰,接下来又是沉默。这套文集中的大部分作品,近300多万字是马老在文革后六、七十岁到九十岁之间写作的,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写作的,他依然保持着活力激情,使我深为感动。这是真正的革命文学、磊落胸怀、自由思想的结合。

对于一个长期受压迫、受奴役的民族而言,对于那些需要冲破重重阻力、寻求社会的与精神的解放的人民而言,革命文学的出现是必然的。马老所写的革命文学其社会追求、人生追求和文学追求是完全一致的。早在1931年,他在旧体诗《出峡》中就写道:“辞亲负笈出夔关,三峡长风涌巨澜,此去燕京磨利剑,国仇不报誓不还。”66年后的1997年,他在给友人书中又引用了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话说,作家必须回答:什么是文学?“文学首先是对社会发言,然后才是文学本身”。改造社会和对社会发言,马老几十年保持着这样一贯的信念,一贯的理想,在我们许多当代的作家中常是很难做到的。

马老的许多作品吸收了传奇文学的养分,采取讲故事、摆龙门阵的方式,如《夜谭十记》、《京华夜谭》、《雷神传奇》等,在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夜谭十记》风格独标,诙谐幽默,大俗大雅,那民间文体的叙述方式、故事魅力给予当代文学创作很多的启发。马老所有的作品都是表现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情、感受,它也证明了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作家主体之间紧密的关系。

“从水管中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中流出的都是血”。马老说,他走上文学之路是从被动到主动;但在我看来,马老成为作家似偶然,实必然。因为他是真正的性情中人,内心对于真善美总是有着不息的追求。《马识途文集》的出版,不仅有着文化积累的意义,文学研究的意义,对于我们广大的作家来说,也有着人格启示的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