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诗谜“来今雨”

2005-06-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正门,郭风惠所题来今雨轩匾(片中人物为郭风惠长侄孙郭维,时年19岁)。照片拍于1971年底或1972年1月初

1914年,在时任交通总长朱启钤先生的规划和力促下,将已残破不堪的皇家禁地“社稷坛”辟为了公园,当时叫“中央公园”。“来今雨轩”于1915年建成,同时建成的还有唐花坞、水榭、东西长廊等其他建筑。同年,徐世昌题写了“来今雨轩”第一块大匾。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于公园拜殿停灵,此园遂改称中山公园。徐世昌的匾毁于“文革”。70年代初,因形势需要,周恩来请国学大师郭风惠续题了第二块匾。1984年,赵朴初继题了第三块匾。

“来今雨轩”自建成以来,因其在近现代民主革命中的贡献和优秀传统文化深厚而著名。特别是其充满诗意的“来今雨”三字,至今仍是一个美丽的谜。

“来今雨”到底典出何处?现学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此典出自屈原《山鬼》的“东风飘兮,神灵雨”句,取其吉祥、飘逸、灵气之意;二是认为此典出自寄寓了人们普遍美好愿望的甲骨卜辞中的“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三,认为是出自杜甫写于天宝十年的《秋述》诗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第三种说法,诗意、人情并茂,不失为一个好说法,因此流行最为广泛。但细细考察,发现最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这个说法最讲不通的地方,就是把“雨”解释作“朋友”。持此说的学者说:“旧雨,指旧友”;“今雨,指新友”。“‘来今雨’意谓新旧朋友都来”。为自圆这个说法,有些学者把杜甫这段文字的断句,也有意无意地将旧、今两个词跟“雨”生生扯在一块,误断成了“旧雨,来;今雨,不来”。从古汉语常识及这段文字的表述来看,杜甫的本意已经非常明确:“旧”,就是指老朋友;“今”,就是指新朋友。旧、今两个词跟“雨”没啥关系。雨,在这里是“下雨”的意思,这是古汉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种典型用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下雨时,常时的朋友,(有些)老友来(看自己);新友不来。”

当年,杜甫初寓长安,小受玄宗赏识。一些势利之人,以为杜甫得官有望,争相和他结交。杜甫住处,人来车往,“朋友”不断。谁知,杜甫官愿未遂,境况却日渐潦倒。在他卧病床榻,秋雨寒心,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只有一位姓魏的忠诚老友来看他,其余新、老朋友都躲得远远地,不再和他来往。杜甫上面这段文字是对炎凉世态,纸薄人情的冷酷社会现实的写照和抱怨,每个字都冒着浓浓的怨气和晦气。在杜甫眼里,这时的雨,是冷雨、苦雨、泪雨。这样“倒霉”的寓意不符合该轩的情境和用途要求,是不好作为轩的名字的。因此,“来今雨”取典杜甫这段文字的说法,离杜甫所表达的原意,不说谬之千里吧,也相去甚远。有人说,“来今雨”,是对杜甫句子的“反训”,是“希望新旧朋友都来”的意思。说白了,反训就是正意反释,其原则是不得增加或减少原意的概念。这里的“反训”在把“雨”增加了“朋友”这一概念后,又加上了与杜甫本意毫无关联的、持这种说法人的个人“希望”等情感因素。因而显得更为牵强。

据笔者所知,在苏州也有个以“来今雨”命名的地方,这就是苏州十中的“来今雨斋”。这个斋是这所中学庚午(1930年)级的毕业生所建。现在,在这个斋的外墙上悬有一块介绍这座建筑的木牌,上面记着:“一九三零年,由庚午级毕业生建。取唐代诗人杜甫诗序中‘旧雨来今雨不来’语句,反训其义而得斋名。斋中匾额为庚午级同学撰文并书丹,表达了毕业同学热爱母校的拳拳之心。”显然,这个木牌是今人所为,其对“旧雨来今雨不来”的理解,或许是上述第三种说法的典型代表。

用典,特别是匾额的用典,首先要求要准确、明晰,要与建筑的情境和用途有直接的关联;其次才是要用得巧妙。受日渐虚浮学风的影响,现在人们对“来今雨”只当一个美丽的诗谜欣赏,缺少必要的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要求的是扎实、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为学最忌不求甚解,步时尚后尘,人云亦云。

“来今雨”取典杜甫句的说法不知始于何人,有人说是朱启钤先生。但这一说法至今也没有任何可信的史料依据。作为首先使用“来今雨”的那些学深如海的老辈学者,不管是朱启钤也好,徐世昌也罢,还是我们至今不知的其他文化前辈,他们大概都不会连杜甫这段文字表达的基本意思都没弄懂,就望文生义地把这样“晦气的典故”用作了该轩的名字。今后如能证明“来今雨”确是这些先辈取典于杜甫此段文字,也只能说明这是?们一个不大成功的用典例子。

笔者认为,“来今雨”取典于杜甫句的可能性不大;而更富浪漫诗情和寄寓人们美好愿望的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即屈原句或古老的甲骨卜辞更为可信。因为,这两例中的“雨”都是当吉祥、神灵之意使用的。如果把“来今雨”解释为:“吉祥、灵气今已来临”似更为贴切,顺畅。这远比干谒权贵不得,穷极潦倒的杜甫发出的悲戚哀怨之声要亲和、祥瑞得多!这样的理解,似乎也更符合“来今雨轩”原本需要。您想,当春风携春雨临轩,给大地送来一派吉祥的勃勃生机时,这种人们普遍渴望的美丽、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该多么令人陶醉和兴奋啊。我想,这才是“来今雨”的本来内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