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安忆,在寂寞中绽放

2005-06-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当代文坛上,王安忆以风格不断变化而著称,即使最为敏锐的评论家也很难把她归为某类、某派或某代作家。自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她的写作风格几经变化。在她开始写作时说她是“儿童文学”作家,然后,评论家又说她是知青题材作家,因为她以平实细腻和充满伤感的文笔,描写内地自文革后生活的转变,

表现其人生的追求和向往。及至90年代,王安忆终能以《叔叔的故事》大放异彩,着力于文化的寻根以及人性和人的生命本相的探索。随后的《长恨歌》和《纪实与虚构》等,亦证明她驾驭长篇小说、想象家国历史的能力。她最新出炉的力作《遍地枭雄》,是一部又让读者惊讶的作品。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江湖故事,但虽然披着通俗的外衣,却又在一个奇特的异度空间里,将看似荒诞的江湖故事在其缜密的演绎中环环相扣,遍地枭雄的世界里并没有英雄,善与恶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她的作品是随着自己的成长而逐渐成熟,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逐渐长大逐渐成熟。她并没有像评论家说的那样戏剧性的转变,她的写作只是服从心灵的需要。

王安忆创作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对历史与个人关系的检讨,对女性身体及意识的自觉和对海派市民风格的重新塑造,而《纪实与虚构》可说是集三者的大成。在小说中,作者意图为自己的家族寻根探源,但却与苏童、余华等不同,舍父系族裔命脉於不顾,反之转而探勘早已佚失的母系家谱,家史在民族史中的线索与个人在国家史中的历史记录,合而为一,并归结到作者对创作历程的反思。

有人把王安忆与张爱玲作比较,其实她们有许多不同:张爱玲是非常虚无的人,所以她必须抓住生活当中的细节,老房子、亲人、日常生活的触动。张爱玲知道只有抓住这些才不会使自己坠入虚无,才不会孤独。王安忆则不一样,她在生活和虚无中她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方式。上海在王安亿的笔下是一条飘着生活气息的小巷的回忆,是庞杂弄堂里道不尽的沧桑,是各种各样脸谱的众生相,还有渗入空气中的一种叫

“氛围”的抽象物体。将五彩人生演绎成一种无形的理性范畴之中。她的情感范围要比张爱玲深广,她一直往前走,即使前面是虚无,她也要走过去看一看,她不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满足。

王安忆寂寞独行的探索,她对文学时尚、媒体喧嚣冷静断然的处置方式,都让读者既钦佩又捉摸不定,钦佩她的才气,她的探索勇气,她对严肃文学的执著;捉摸不定的是她的傲气,她的拒绝热闹的姿态,她不轻易接受采访的冷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