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年经典

2005-07-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草房子》曹文轩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一部可以长远留传的关于成长秘密的小说。一个叫油麻地的乡村小学给男孩桑桑留下了五味杂陈的童年回忆―――天生秃顶的陆鹤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在桑桑眼中显得扑朔迷离的少女纸月的身世之谜;令桑桑自疚不已、实际

上因为乡村教师的贫穷而注定难成正果的蒋老师与白雀姐的短暂爱情;从精神与物质的顶峰,猝然跌落到生活最底层的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艰难历程;当校长的严父终于流露出来的舔犊之情和初涉人生的桑桑对生与死的最初体验……

成长历程中的种种复杂经验,以一种独特的纯美体验的方式展现着,而在桑桑的心智年龄中,最后,它只能以哭泣的形式表达出来,但童年生活中那流去的时间中美好与纯净的部分,却是可以沉淀下来的。这也正是每一个人的成长史。

  《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哈利・波特》如被解除了魔咒的精灵,从宝瓶中蹦入了人们的视野,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风靡了整个世界。一本儿童读物,首印500万册依然供不应求的事实,使其成为书界有史以来的一个奇迹,也使其它畅销书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

《哈利・波特》的魔力究竟在什么地方?作者罗琳女士的一席话颇为耐人寻味:“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但需要注意的是,《哈利・波特》是一场文字的盛宴,但它更是一场影视、媒体和各类闻风而动的品牌商们共谋成功的商业传奇。

郑渊洁系列童话郑渊洁著学苑出版社

一个人供稿支持一本儿童文学刊物长达20年,这本刊物最高月发行量逾百万;他笔下的童话人物形象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已经成了经久不衰的传奇,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他的童话书刊总印数已经超过五千万册;人们称呼他为“童话大王”,他成为了中国30岁以下一代人成长经验中共同的回忆。他,就是郑渊洁。

他早期作品的“简单的美”打动了每一颗当年的童心,但他后期作品的偏激以及模式化的情节又被太多对他怀有过高期许的小读者强烈诟病。他创造了传奇又颠覆了传奇。当一个对世界怀有过高期望的孩子长成大人,不得不直面人世种种阴暗与丑恶时,继续把头藏在沙里做着迪斯尼式的梦,不是一个真诚的作者所能允许的。但是,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他放弃了童话,转向长篇小说创作和隐居。但他机智、幽默、生动而鲜活的文字,大胆新奇的想像,对中国酱缸文化和填鸭式教育的大胆讥讽,犹如文坛上的一股清新空气,至今无人替代。

《夏洛的网》E.B.怀特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夏洛的网》是一部可以与《小王子》相媲美的世界名著,初版于1952年,至今已有20多种译文,发行近千万册。虽然作者书写的是一个童话故事,但他给人以无限温情、感动和憧憬,是一部可以给大人阅读的童话。怀特用柔韧无比的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理想的、温暖的、美丽的、爱的大网,感动着世界无数的读者。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和一只叫夏洛的蜘蛛成为朋友。小猪未来的命运是成为圣诞节时的盘中大餐,这个悲凉的结果让威尔伯心惊胆寒。它也曾尝试过逃跑,但它毕竟是一只猪。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让我来帮你。”于是夏洛用它的网在猪棚中织出“王牌猪”、“朱克曼的名猪”等字样,那些被人类视为奇迹的字让威尔伯的命运整个逆转,终于得到了比赛的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但就在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这是一个善良的弱者之间相互扶持的故事,除了爱、友谊之外,这篇极抒情的童话里,还有一分对生命本身的赞美与眷恋。

《淘气包埃米尔》林格伦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面对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无论用什么样的话来形容我们快乐的阅读感受,都是不过分的。《淘气包埃米尔》是快乐文学的典范,这种快乐犹如你在池塘边用尖石块在水面上打出的水花一样,会成群结队地向你涌来。快乐文学、优秀的作品,给人的是快乐而不是快感,是幽默而不是滑稽。在这个意义上说,林格伦所有的作品都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就像我们钟情快乐一样。

林格伦所有的小说都是充满了快乐和智慧的文学,在她的作品中,心智的成长和天性的展示同等重要。她的文学上的体贴倒是一种心理上的关怀。因为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只有几个作家是从给自己孩子讲故事开始而走上文坛的。林格伦是了不起的一个。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无不透射出一个母亲无限慈爱和无限宽容的博大的胸怀。在她的意识中,她是希望所有的女孩子都像长袜子皮皮一样,所有的男孩子都像小淘气埃米尔一样。《淘气包埃米尔》的潜台词是:快乐很重要,但是快乐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蒂皮・德格雷著云南教育出版社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很爱笑,也喜欢风吹着头发,还会说要有个梦中情郎的小姑娘与非洲野生动物相亲相爱的故事,书中的130余幅精美图片是她以拍摄野生动物著称的父母多年心血的成果。作者蒂皮出生于非洲纳米比亚,她从小和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丛林长大,与野象相亲,同鸵鸟共舞。她的朋友们除了当地的土著黑人,还有鳄鱼、牛蛙、豹子、狒狒……给她带来了和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们完全不同的童年乐趣。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像生长在非洲草原上的大树,需要赖以自然,但很多时候我们自然和我们的野生动物朋友遗忘了,而关心的是阴郁的办公室政治和银行存折上的银码。蒂皮认为离自然最近的人是从不滥杀动物肆意砍伐森林的非洲土著布须人,蒂皮说:我的血管里流着非洲人的血,只不过皮肤是白的罢了,皮肤的颜色根本不应该算什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