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当代的科幻创作和研究

2005-07-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6月22日,一个题为“美国科幻创作和研究的现状”的报告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邀请来到北京的美国著名的科幻奇幻杂志《轨迹》的创办人查里斯・布朗(CharlesBrown)先生、前美国科幻研究会主席伊丽莎白・安・霍尔(ElizabethAnnHull)女士以及美国当代著

名科幻作家、科幻星云奖、雨果奖得主特利・比森(TerryBisson)先生分别作了报告。科幻作家吴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教授、科幻作家星河等参加了报告会。

科幻教学帮助学生选择经典

霍尔女士已经在美国的大学里教授科幻文学课程超过30年。当她在1973年第一次开设科幻课程时,只有很少的人认为科幻适合大学课程。在一些人的眼里,科幻是一种通俗文化,因而是“浅薄的和短命”的。霍尔不得不劝说她所在院系的同事和那些大学课程的管理者。最终,伊利诺州课程董事会接受和赞同了她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她用了以下几个论据来说服他们:首先,她认为科幻课程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因为很多人都曾经阅读过科幻作品,并且很乐意通过他们喜欢阅读的作品来获得学分。校园书店里科幻图书的销售状况给了她的建议以有力的支持。其次,学生们很愿意在一个与他们自身生活相关联的文学课程上满足他们探索人性的需要。第三,学生们如果喜欢阅读科幻作品的话,他们应该选择最好的科幻作品,而不是最坏的。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学习一些引导他们在书店和图书馆中选择科幻作品的准则。一位科幻作家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科幻小说百分之九十都是垃圾,但是,所有出版的小说中百分之九十也都是垃圾。”科幻小说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去选择经典和有价值的科幻作品。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霍尔把《科幻小说荣誉宫》作为教材,辅以1934年 2000年的八本经典科幻小说,如海因莱因的《月亮是个严厉的女人》,克拉克的《童年终结》和阿西莫夫的《众神自己》等等。在1986年,她和她的丈夫编辑了一本世界短篇故事选,这个故事选被她在她的科幻课堂上用了很多年。而且,为了把占世界上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文化包括在内,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和童恩正的作品也被选入。

今天,科幻文学课程在大约四分之一的北美、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大专院校被教授。而在其它国家,比率可能还要低一些。

分析和解读科幻文学的方法多样

霍尔女士认为,人们对科幻的研究一直是“盲人摸象”,每人摸的只是一部分。早期的科幻作品都很担心科学导致的后果,而现在的科幻作家虽然仍担心科学的负作用,但认为科技的发展可以逐渐克服这些困难。

一些美国的教授通过“细读法”来发现作品的内在文学价值,也就是对作品的语言、语法、句子结构、比喻、象征进行分析,来揭示文学作品是如何通过叙事语言、象征、反讽、暗示和其它文学方法来提升读者的满意和兴奋程度。

霍尔女士发现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是女性主义。霍尔举例分析了阿西莫夫的《神自己》。虽然一般说来外星球上有三种性别,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两个主要的女性人物来确认角色:地球上的色丽妮和外星上的达华。而这些女性人物中没有哪位是可以通过她的创造发明来挽救世界的科学家,但如果没有她们,世界却不可能解决能源问题。

这部小说也可以利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进行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性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次,而只有其中的“自我”可以被别人观察到。有人把自我分为三个部分:父亲、成年人和孩子。阿西莫夫笔下的外星人是一个父辈的、理性的和富有感情的人,可以对应为前面所分析的父亲、成人和孩子这三个方面。

霍尔认为,没有一条唯一正确的途径通往所有文学作品,即使是一部科幻小说。一个真正丰富的文本可以用很多分析方法进行解读。我们并不试图通过限定原理来帮助解释作者的观点。细读法以及女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等社会科学理论也有助于科幻文学作品的分析。

科幻文学的三大主题

布朗先生在发言中指出,小说类型包括冒险、历史、神秘、科幻等。科幻是研究变化的文学。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中国在变化,世界在变化,科幻小说也在发生着变化。科幻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往往人们刚刚对其做出一个定义,它的概念就往往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中国,科幻往往与科学普及的关系很密切,而在布朗先生看来,通过科幻来教授科学是一种不可取的想法。

科幻的主题也在随时发生变化,当今科幻创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题:

1、“费米佯谬”。就是人们假定有外星生物的存在,那么外星生物为什么不和我们联系呢?这是一个表面看上去自相矛盾的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宇宙中非常年轻的星球上,而其它星球上的生物的文明应该更加古老。这个假设有很多解答,但都没有证实。

2、奇点题材(或称黑洞题材)。这里的奇点不是物理上的奇点,而更多是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简单地说,奇点是从数学上引进的一个概念,指通过某个点后,物体的时空等都会发生根本变化。在理论上讲,任何事物都应该有自己的奇点。而科幻小说中描写的,往往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奇点”,指的是事物的发展经过某一个点后,就会发生实质变化。

3、生物工程和人的进化的题材。

反乌托邦是美国的科幻创作主流

比森先生作为美国一个当代著名的科幻作家,其发言更侧重于美国科幻创作领域的一些情况。

现在,很多当代美国科幻作家在创作反乌托邦小说。这些作品继承了《1984》和《美丽新世界》以来的传统。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作家们从进步的辩证观点出发,关注在哲学上而不是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并不害怕承担建立乌托邦这个艰巨的任务,并且他们使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实现这一切。

谈到美国科幻作家目前的经济状况时,比森先生谈到,目前,科幻作家在美国的待遇并不是很好,尤其短篇小说的报酬并不高。但比森先生对于科幻文学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科幻是真正世界性的文学,而科幻作品中描写的未来的问题将是我们共同面对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