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歌行板唱大江

2005-07-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自三国时代佚名者的《水经》问世以来,特别是宋元以来的地方史志中,均立有“河流”条目,逐渐形成了江河传记的壮观阵容,及至近、现代又出现了像岑仲勉《黄河变迁史》那样的专为某一江某一河立传的名著。但是就松花江而言,则自来无史传。河北大学出版社盛邀范震威先生为松花江立传,终于使松花江第一次以“全方位

”而又脉络清楚的史传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松花江传》的问世绝非偶然,据著者自称,“作为松花江的子民”,居住于松花江畔五十余年来的生活经历,使他对这条哺育自己成长的母亲河产生了一种难以遏制的研究和歌颂的激情,概而言之,“松花江自身的美和由她养育的儿女所赋予的崇高,为松花江铸就了她史传的基本格调。笔者就是在充分把握这个基调的同时,带着对父辈的尊崇和对母亲的感恩,来为我们近七千万儿女共同的母亲河作传的”。 《松花江传》自序

历史上,松花江仅有零星或不成系统的记载,无可依傍,著者不得不从纷繁诸多的松花江现象与问题的求索中,加以解读和整理。著者采取了将松花江的地理、生态、经济、民俗等历史文化诸元素融于一炉的手法,将他沥沙淘金般占有的松花江史料,加以咀嚼、消化、分析,从而梳理出一条松花江的历史文化线索―――从肃慎―――一个操大弓的民族向中原贡木苦矢石磬开始,历尽四千余年的沧桑变迁;又从北自嫩江,南至天池的松花江南源的两面江相会,写到20世纪被诸“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掠夺的苦难;同时又纵览上下古今,直切入到松花江两岸植被之恢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他使我们从松花江切入历史,从而领略了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风采。

许多篇章,在作者笔下仿佛为不经意间的一笔,但却是其综合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来之颇为不易。如书中讨论的松花江的堤防、污染、湿地绿色植被问题……等等,均为难度相当大的现实课题,作者能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松花江的各项科研成果基础上,条分缕析,溯流明源,找出症结所在,从而增加了此书的分量。

《松花江传》更显著的特色,是作者那散文诗一样优美的语言和笔调,使读者在阅读此传时,获得了极好的阅读享受。这不禁使人想起,在中国诸多的江河著作中,不乏以文采而胜出者,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部《松花江传》对这条大河及水域周围的名胜、特产、农田、人物、故事、神话、历史的记述,其文笔时而清丽?永,时而沧桑厚重,时而如涧奔流,时而波光如镜,使人读来如饮甘霖。看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松花江北源嫩江岸边的森林,是那样的优美:“那浩瀚的林海里珍藏着多少开拓者的梦。那梦是绿色的,在伊勒呼里山中葳蕤着,化做遮天蔽日的林?,化做树海绿株中的鸟鸣,又化做疾掠而过被风卷走的松涛声,像万千猎猎飘扬的旗,在人们心中涌动。”

这是用激情铸就的松花江史传的华章。今天的松花江是幸运的,自有史以来她终于有了自己的传记,而传记又是如此优美、厚重、生动,像一曲悠长而耐听的弦歌,永远迥响在松花江子民的耳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