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说起

2005-07-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不久前浙江、云南两地工商管理部门检测发现,雀巢公司在中国销售的一种奶粉碘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很多,并且与包装上标注的数值不符,6月5日这家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终于在电视上表示道歉。尽管碘缺乏几乎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识,但不少人恐怕还是第一次听说“碘含量超标”,知道“过犹不

及”,食品中碘含量过高也会引发病变。这件事让我想到,其他一些营养元素,还有维生素,也存在类似问题,值得重视。例如维生素A过量会损害肝脏和骨骼,对于孕妇还会影响胎儿,维生素B6过量会伤害神经系统,造成平衡和感觉问题。

食品、饮水中的矿物质,通常被分成两类。一类如汞、砷、铅和各种放射性元素,对人(也对大多数动物)是有害无益的,是毒性元素(toxicelements)。另一类如钙、铁、磷、氟、碘、锌、镁、锰、钴、铜、铬、钼和硒,是人(和许多动物)生长所必须的,被认为是营养元素(nutrientelements)。其中钙、铁、磷等元素在岩石、土壤、天然水中含量较高,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含量也比较高,被认为是主要元素(majorelements)。例如有人曾经风趣地说,把一个人身体里的铁全部集中起来,足够打造一枚铁钉。钙和磷都是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铁是血液的重要组分;如果把人体(或者动物体)比作建筑物,它们就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他几种元素在自然界总以微量(minuteamounts)存在,在人体内数量也很少,被称为微量元素(traceele鄄ments)。它们具备的主要是生理功能,即控制、调节生化酶(enzyme)和荷尔蒙 hormone,意译“激素” 的活动,被认为是新陈代谢催化剂(metaboliccatalysts)。它们所起的作用与维生素(vitamin)类似,所以营养学上常常把二者放在一起讨论。英语表示疾病可以用“disease”、“illness”、“sickness”等好几个词,但表示由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足或者过多引起的疾病,最恰当的词便是“disorder”(失调症)。

在这些微量元素中,碘(iodine)是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因为由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症,曾经是世界各地困扰人们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带学生到甘肃南部进行地质实习,学生中很快就流传了顺口溜:“徽县、成县,傻瓜两万,‘瘿瓜瓜’还不算。”成书于南朝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的《玉篇》有云:“瘿,颈肿也。”可见这种病我们老祖宗就患过,是“古已有之”的。值得注意的是很长时间里这种病并不限于山区,我母亲的一位姑姑也是患者,而她一辈子都没出过北京城,是个道地的“老北京”。直到90年代,据估计全国患碘缺乏症(iodinedefi鄄ciencydisorder)的人还有大约1,000万。这种病的英语名字叫“goiter”,引进自法语“goitre”,后者又来源于拉丁语“咽喉”,说明它是“洋人”也患的一种病,并非我们“国粹”。就连美国也曾经有一个“goiterbelt”(大脖子带),位于中北部,包括大湖区及内陆山区。不过这种病患者虽然难看,生活上也有所不便,但一般还无大碍,我母亲那位姑姑就活了八十多岁。需要警惕的是还有一种“toxicgoiter”(中毒性甲状腺肿),病情就严重多了,它被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鄄perthyroidism)或甲状腺毒症(thyrotoxi鄄cosis),也以爱尔兰医生格拉夫(RobertJamesGraves)而被命名为格拉夫氏症(Graves disease),还因为常常出现眼睛鼓突症状而被叫做突眼性甲状腺肿大(exophthalmicgoiter)。

甲状腺肿大症发病的原因已经研究得相当清楚了,原来,甲状腺(thyroidgland)是几乎所有脊椎动物都具有的一种内分泌腺(endocrinegland),人类甲状腺重量仅约28克,在人体总重量中所占比例可以说微乎其微,但却集中了人体四分之一的碘,其碘浓度(concentra鄄tion)是血液的500倍。甲状腺分泌一种名叫“thyroxine”(甲状腺氨酸,甲状腺素)的荷尔蒙,化学式“C15H11I4NO4”。式中碳、氢、氮、氧都是有机化合物普通组分,这就不难看出,只有碘才是它的关键组分(keyingredient),碘摄入不足或者过多,都会影响其正常分泌,从而引发病变。

更应该警惕的是,在甲状腺肿大之外,碘缺乏还能引起另外一些疾病,例如耳聋、孕妇流产,而最严重的当数“呆小病”(cretinism),也称“愚侏病”。原来,甲状腺素有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功能,如果孕妇妊娠期间碘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结果生下的孩子会出现体型矮小、智力迟钝、骨骼发育不良以及新陈代谢能力低下等问题,成为英语叫“cretin”的呆小病患者。“cretin”一词源自拉丁语,有“可怜虫”的意思;他们不但身材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确实比一般仅仅身材矮小但智力还正常的侏儒(dwarf)更为可怜。三岁以上儿童正处在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控制好碘摄入量至关重要。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食品中碘含量过高也会让人“中毒”,不过另外一种现在也被认为是微量营养元素的硒(sele鄄nium),却首先是因为它的毒性而引起人们注意的。原来,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很多牧场发生过一种“loco鄄ism”(疯草病),病畜出现角蹄软化、体毛失去光泽甚至脱毛以及神志恍惚、步态蹒跚等症状,经研究是由于牲畜、尤其是牛吃了“locoweed”(疯草)引起的。所谓“疯草”实际上不是一种草,而是分属紫云英属(Astragalus)和棘豆属(Oxytropis)的几种豆科植物,其共同点是都有积聚硒的功能,“疯草病”实际上是硒中毒症。尽管还没有关于人中毒的报道,但通常认为能让牲畜中毒的硒,也能让人中毒,所以“疯草”被看作是有毒植物(poisonousplant)。到上世纪60年代,这种看法才开始改变,因为经过深入研究以后,人们发现硒缺乏(seleni鄄umdeficiency)比硒中毒(seleniumtoxi鄄city)危害更大。有些疾病,例如克山病,看来就与缺硒有关。为了预防克山病,常年口服亚硒酸钠(非发病季节可停药三个月)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现在知道,食物中硒的含量至少要达到0.04ppm,动物才能正常生长;达到0.1ppm,对动物生长最有益;超过4ppm才是有毒的。“ppm”是“partpermillion”的缩写,表示微量元素含量时常用,1ppm=百万分之一。

从碘和硒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微量元素(还有维生素)对于人类(或者动物)健康,不是简单的有益有害,非此即彼,所以现在科学家用“dose responsecurve”来说明它们与健康的关系。当食物、饮水中某种微量元素含量过高的时候,它是有害(injurious)甚至致命的(lethal),理应视为毒性元素(toxic);含量较低时,它是有益、甚至必须的,这时它是微量营养元素,其间更有一个对健康最为有益的最佳含量范围。

碘虽然十分重要,但人体需要量却很少,每人每天1毫克就够了。其他微量元素的需要量通常比碘还少,所以碘缺乏问题比较常见,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就很少发生,因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食用加碘盐(iodizedsalt)的规定,但对其他微量元素就没有类似规定。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超标”问题。许多人虽然关注健康却不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以为有营养的东西多多益善,于是对各种补药、强化食品、强化饮料“兼收并蓄”,这就隐藏着危机。工商管理与药品监督部门能对每一种添加了营养成分的食品、饮品以及保健药品进行监督,但不可能监督消费者对它们的食用、服用情况。即使每一种产品都合格,但既吃“健康我全家”的补药,又吃“强化”饼干或者面包,喝“强化”牛奶,再喝保健饮料,加在一起,就大有超标的危险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过犹不及”的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注意。仍然以碘为例,被查出碘超标的奶粉是给三岁以上儿童吃的,由于我国现在还没有制定三岁以上儿童奶粉的标准,所以只能参考三岁以下儿童的标准。但这样做就忽视了一个不该忽视的问题,对于哺乳期幼儿,奶是他们唯一、至少是主要食物,包括碘和维生素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来源于奶。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开始吃其他食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就多元化了。三岁以上的儿童已经以谷物、肉类、蔬菜等食物为主,他们吃的许多事物都含有维生素,带咸味的食品应该都用了碘盐。不要以为对三岁以下儿童合适的食品,对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就也合适。换句话说,即使按三岁以下儿童标准碘含量不超标的奶粉,对三岁以上儿童也可能导致碘摄入过多。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因为食物和饮水本来就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只要不挑食,不偏食,饮水得当,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发生这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问题的。有一家制药厂宣传自己补锌药品的广告说:“聪明的妈妈会用锌。”其实大白菜就是含锌比较丰富的蔬菜,会把大白菜做得让孩子喜欢吃,便是聪明的妈妈。而且,现在许多鲜奶、酸奶、面包、饼干之类食品以及“黄金搭档”、“高乐高”、“金维他”之类保健品已经添加了锌,再吃据称补锌效果最好的葡萄糖酸锌,岂不有锌超标的危险?

别忘记微量营养元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微量”,而这正是“药补”所不好控制的。食物多样化,喝开水不喝“纯净水”,其实就是补充微量元素最经济也最安全的办法。卫生合格的自来水便是“营养水”,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而且含量都是用一般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出来的“微量”(英语常用“traceamount”表示),除少数情况外都不会产生“超标”的问题。天然水中微量元素“超标”的情况极其少见,唯一人们熟悉的例子也许就是氟,在贵州一些地方就因为饮水中氟含量过高而引发牙齿和骨骼的病变。

几点具体建议:1 科普宣传要全面一点,既要注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会引发疾病,也不能忽视它们“超标”的危害;2 科普宣传要深入一点,食用碘盐大概是科普宣传做得比较好的了,但仍然只做到让人“知其然”,没到让人“知其所以然”的程度;3 现在食品中添加营养物质的做法是不是已经过滥,值得有关部门研究;4 要为三岁以上儿童制定食品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标准,别以为对三岁以下儿童安全的,对三岁以上儿童就也安全;5 消费者要清醒一点,要学一点科学知识,不要让广告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