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汉语大赛留学生夺冠尴尬了谁

2005-07-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呱呱坠地”不能读作“guaguazhuidi”,“炙手可热”并不是东西太烫手的意思……在最近一次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一结果让大多数评委大跌眼镜。

读完这则新闻,还让我联想起前一天广州的多家媒体报道:广东省高考阅卷基本结束,许多阅卷老师对考生的语文水平表示不满

,没有律诗常识啊,作文“不堪入目”啊,总之非常失望。甚至,在广东省中考语文卷第6大题第23小题的“模仿造句”面前,竟然有四分之一的考生得了零分!

专门到中国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竟然在汉语言文字大赛中夺得第一!一个简单的“模仿造句”,竟然让10万考生得零分。为何总是出现如此令人尴尬的结局?

应该说,留学生队夺冠说明外界正在积极关注着汉语及中华民族,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欣慰。但是,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特质标志,从呀呀学语开始,我们接触的母语就是汉语。说话用她、写作用她,那些刚刚入校的学生经过十数年的苦心学习,最后还落在从国外来的留学生的后面。我们不禁要问,汉语,你究竟怎么了?

教育的“指挥棒”让语文成了高考的“工具”。的确,在校的学生为什么学习语文?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实,使他们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不得不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刻苦学习。闪烁着前辈古人智慧的诗文,来不及仔细琢磨;凝聚着中华民族思想的文章,无暇认真研读。他们惟一能做的便是,记住老师指定的“中心思想”,背诵可能出现在试卷中的重点文章。甚至对于以“创作”为特征的考试作文,也有老师在高考前夕到媒体“介绍经验”:只要学生有重点地背诵20篇范文,在考试中“现炒现卖”、“灵活运用”,基本上能保证得高分!为了高考,学生成了一只被填的“鸭子”,语文成了“测试记忆力”的工具。“务实”的教育方法禁锢了汉语的“优美”。作为每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复旦汉语言文字大赛主要考查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这些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比赛方法,适应了留学生:因为他们来学习汉语,研究的就是汉语的“优美”和中文的独特魅力。而对于那些以高分考入复旦大学的高材生来说,也许是“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没想过要领略汉语的魅力,最终不得不输给了留学生。

中国要走向世界,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起母语之外的外语;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汉语也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来自异国的目光。展示汉语的优美品质,不领会汉语的精髓不行;发扬光大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样也需要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因此,当我们学习世界文化的时候,在母语的学习上也应该投入更大的热情,千万不要忘记欣赏汉语文化这个“自己身边的风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