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夜莺》背后的爱情

2005-07-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谁不知道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白雪皇后》、《卖火柴的女孩》,还有他的《夜莺》?他所写的夜莺的故事:那只古代中国皇帝花园里的小夜莺,它的歌声是那么的美妙动听,不但为忙碌的渔夫和穷苦的女孩带来愉快和欢乐;由于听着它唱的安慰和希望之歌,甚至原来处在垂危之中的皇帝,他的“孱弱的肢体里,血也开始流得

快起来”,最后终于恢复了体力,神态也清醒了;而等在皇帝身边准备带他进入坟墓的死神,则变成一股寒冷的白雾,从皇帝的房内消失。

不要认为这个如此美好的故事是安徒生凭空幻想出来的。像他的其他许多童话一样,《夜莺》的创作也是安徒生取材于现实生活,甚至比其他的许多童话更加真实、更加蕴涵着他本人的亲身感受,因为故事中作为原型的夜莺,是一位作家在内心深深爱了一生的歌唱家,有“瑞典的夜莺”之称的女高音珍妮・林德。因此可以这样说:《夜莺》是作家痛苦爱情的升华。

珍妮・林德(JennyLind,1820 1887)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克拉拉教区(Klara),母亲安娜・玛丽娅・拉德伯格或费尔伯格(AnnaMariaRadberg,orFell鄄borg)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是一家私立小学的教师。她1810年与一位海军上校结婚,有一个女儿。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一年多。分手后,安娜感到自己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都很不行,就与22岁的尼克拉斯・约翰・林德(NiklasJohanLind)同居,另外生了一个女儿,依父母的姓氏取名约翰娜・玛丽娅・林德(JohannaMariaLind),也就是后来的珍妮・林德。

林德是有音乐才华的,他以解释瑞典18世纪伟大诗人和音乐家卡尔・贝尔曼(CarlMichaelBellman)的作品为人所知。但他只爱交友、狂饮,非常缺乏责任心,孩子生下之后,他就一走了事,把家交给了安娜。

安娜没有经济能力养活孩子,于是在珍妮还只有一岁的时候,就把她交给斯德哥尔摩北郊索伦蒂纳的一位风琴手和教区执事卡尔・费恩达尔(KarlFern鄄dal)寄养,后来又被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以外祖母的名义带着她一起生活。

珍妮小时长得不漂亮,她在自传中说自己九岁的时候,是“一个又小又丑又笨,大鼻子、害羞且是长不高的女孩子”。但这只“丑小鸭”没有被悲观的心理所压倒。她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快乐。她回忆说:“我踩着我的小脚,边跳边唱歌”;她还特别喜欢把歌唱给她的小猫听,在小猫的脖子围上一条蓝色的丝带,和它一起玩耍;她也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台上唱,歌声引起许多过路的行人止步聆听。

老夫妇住的地方是在斯德哥尔摩中心的一座公园边上,瑞典“皇家歌剧院”离他们的家不远。一次,皇家歌剧院芭蕾舞演员伦德伯格小姐(MissLundberg)的女仆路过这里时,听到了珍妮的歌声,觉得唱得简直好极了。她回去之后,迫不及待地告诉她的女主人,并怂恿她也不妨去听听女孩动听的歌声。

伦德伯格小姐听过后,非常惊讶珍妮竟有如此美妙的歌喉,相信她绝对是一个天才。她提出可否安排她来皇家歌剧院作一次试唱。歌剧院的总管听了她的建议后问:“她几岁?”“九岁。”“九岁!”总管不相信,“这里可不是幼儿园,而是皇家歌剧院!”但是在听过珍妮的歌唱之后,他立即改变了主意,帮她获得政府资助学习声乐。

珍妮・林德于1838年在斯德哥尔摩首次登台,演唱德国作曲家卡尔・韦伯歌剧《自由射手》(CarlMariavonWeber DerFreischutz)中的女主角、林务官库诺的女儿阿加特,立即获得成功。两年多后,珍妮去巴黎拜师,师从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最有声望的声乐教师之一的曼努埃尔・帕特里修・罗德里格斯・加西亚。珍妮衷心感谢加西亚教给她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但她相信自己的天赋,她说,她不遵循任何人的规则来唱歌,她努力追求的是要像鸟儿一样地唱。著有经典音乐理论著作《论音乐的美》的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EduardHanslick)称赞珍妮・林德的歌唱“接近最伟大的自然界的美的表现”。珍妮・林德作为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与另外两位歌唱家―――德国的亨里埃塔・松塔(Henri鄄etteSontag,1806 1854)和意大利的阿德琳娜・帕蒂(AdelinaPatti,1843 1919)并称为19世纪的三位“夜莺”,珍妮也以“瑞典的夜莺”而闻名。

1843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极大的热情欢迎珍妮・林德来这里访问。在此以前,即1840年的一天,安徒生曾拜访过她。当时,珍妮虽然接待了他,但态度并不热情,安徒生甚至认为她的态度“比较冷淡”。这次,是他的朋友,奥古斯特・布农维尔(AugustBournonville)跟他谈起珍妮到来的消息。布农维尔告诉安徒生,说珍妮跟他说,她记得安徒生的名字,还读过他的著作。布农维尔希望安徒生与他一起去看这位歌唱家,这就促成了安徒生与珍妮的再次见面。

珍妮・林德在哥本哈根演出的是德国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梅耶贝尔创作的歌剧《恶魔罗贝尔》(GiacomoMeyerbeer RobertleDiable)。《恶魔罗贝尔》讲的是游吟诗人拉姆鲍特向一群骑士宣称魔鬼罗贝尔是由恶魔与一女人所生,恰好罗贝尔本人也在听众中间,他于是狂怒不已,要杀死拉姆鲍特,只因他的胞妹艾丽丝的爱,才使拉姆鲍特得以幸免。安徒生为珍妮扮演的艾丽丝所深深感动。安徒生后来在他的《自传》(TheTrueStoryofMyLife ASketch)里以最崇敬的语言回忆说:“珍妮・林德在《恶魔罗贝尔》中扮演艾丽丝的第一次演出,就像是在艺术王国里的一次新的展示,青春、清新的声音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这里,起作用的是纯真和天性,洋溢着思想和智慧。”“由于珍妮・林德,我第一次感受到艺术的神圣,经由她,我学到了一个人在为上帝的效劳中必须忘记他自己。从未有过一本书,或是一个人,比珍妮・林德让我产生更佳、更崇高的印象。”安徒生把她看成是“一位圣洁的贞女的形象。”

珍妮文静的笑容和美妙的歌声使安徒生动情,“我堕入情网了!”他在日记里这样承认。那些天,他们两人有过多次的见面,珍妮对他显得温柔而坦率。对于安徒生的爱,她在一次饯行的宴会上举杯感谢安徒生的时候含蓄地说:“我希望在哥本哈根有一个兄弟,您愿意做我的兄弟吗?”安徒生明白她的态度。但他的感情仍在热烈沸腾。

既然不能再在所爱的人面前表达,那么只有让自己的笔来表达。美妙的亲爱的夜莺,我是多么想描写你。这是安徒生的心声。他决心要用最美好的字句来描写珍妮的歌声。涌满心头的奔放的情感,让安徒生在1843年很快就写出了一篇非常独特的童话。在安徒生的笔下,《夜莺》中的夜莺是一只生长在本土海边花园林间的灰色的夜莺,而不是来自国外的人造夜莺。它确确实实是王国里“一切东西中最美的东西”,只是当时没有立刻为宫廷里的人所知晓。在这里,作家把夜莺描绘成真、善、美的化身,深沉地表达了他对珍妮纯真的爱的情怀,同时又婉转地批评了那些盲目崇拜外国文化的现象。

珍妮・林德于1852年嫁给了德国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奥托・戈特斯密特(OttoGoldschmidt,1829 1907)。安徒生一生没有得到珍妮的爱,也没有得到别的女性的爱。但是一个半世纪来,不但传记作者在记述这段爱情,还有其他作品也不止一次地在描述他的这段爱情。委内瑞拉诗人阿奎勒斯・纳佐阿(AquilesNazoa,1920 1976)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汉斯和珍妮的情歌》(BaladadeHansyJenny),歌唱“从未有过像汉斯爱珍妮那样的纯洁的爱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