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代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

2005-07-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女性文学,从广义上讲,泛指女性作家创作的文学;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则是指以改变男女不平等为宏旨、具有鲜明女性意识、表现女性真实自我、并从女性视角观察社会的文学。当代西方女性文学,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是从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这以后,女性作家人才辈出,佳作迭现,尤其是90年代以来,多国女作家

在世界文坛频频获奖,女性文学的崛起,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文坛中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先从近年女作家的创作成果来看。当今西方文坛最被人们看重的两项大奖―――诺贝尔文学奖及美国普利策奖,近两年的得主多是女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由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夫雷德・耶利内克获得;2005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是61岁的女作家玛丽莲・罗宾森;后者的获奖小说《吉里德》,还赢得2004年美国国家书评奖。当年美国另一大奖―――国家图书奖,也被女作家莉莉・图克以她的小说《巴拉圭新闻》摘得桂冠。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名单中,小说类入选作品,竟全部出自女作家之手。除了莉莉・图克的作品外,还有莎拉・拜纳姆的《玛德林睡了》,克里斯蒂安・斯考特的《佛罗里达》,琼・斯尔伯的《天堂之念》和凯特・瓦尔伯特的《我类》。再往前追溯,近些年先后获得过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的女作家,还有裘帕・拉希莉、卡罗尔・希尔兹、简・斯迈利、安妮・泰勒、托尼・莫里森、艾丽丝・沃克等好多位。英国布克奖也有相似的情况。曾登上领奖台或被提名的女作家,就包括:多丽丝・莱辛、帕特・巴克、佩内罗普・菲茨杰拉德等多人。而更能代表女性文学活力的,则是年轻一代女作家的崛起。例如,印裔英国女作家阿兰达迪・罗伊,1997年获得英国布克奖时年仅36岁,她的获奖处女作《微物之神》,有评论誉为“百年难得一见的文学经典”。2004年的大英图书奖,也被只有三十多岁的英国女作家莫尼卡・阿里摘取,她的小说《砖巷》还获得2003年布克奖的提名。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的女作家还有很多。在加拿大,早些年玛格利特・劳伦斯和艾丽丝・芒罗的作品都很有影响,劳伦斯去世后,女作家中要数玛格利特・阿特伍德最走红,她是目前有望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在德国,既有擅长现实主义题材、被誉为“有海明威风格”的青年女作家朱迪丝・霍尔曼,又有重现超现实主义手法而驰名的弗利西塔丝・霍普和苏珊娜・密斯奇克;此外还有:法国的比埃雷特・福勒迪奥,瑞士的佐・詹妮,南非的戈迪默,墨西哥的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智利的伊萨贝尔・阿连德,阿根廷的安海里卡・高罗迪斯彻尔等等;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谭爱美、任碧莲等,前几年也很受人们关注。这些都表明,女性文学作为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学力量,正在世界文坛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

近十几年西方女性文学在创作上也很有特色,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审美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拓宽了题材领域。传统经典女性文学的题材大多以女性的婚姻、爱情、家庭生活和事业为中心,常常通过家庭日常琐细来反映社会风貌,较少描写重大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女作家则较多将笔触伸向社会,自觉承担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保持着探索真理、关怀社会的人文主义立场;而女性所特有的生命意识与人生经验,又使得这些文化行为具有了丰富而鲜明的个性。如美国著名女作家苏珊・桑塔格经常发表对时政的看法,并声称“我有一种道德感,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作家,而是因为我是一个人”,以至被人称为“美国公众的良心”。(二)加深了对精神空间的探求意识。现时的西方女性文学,除了深入揭露男权社会中因性别歧视给女性带来的影响外,还更多地探索了当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和经历的困惑。例如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妇女如何寻求发展,女性怎样面对婚姻、家庭、事业、个人化和性解放等问题,其代表性的作品有:被称为英国当代“第一畅销小说家”乔安娜・特罗洛普的小说《从南方来的女孩》(2002)等。(三)更深入并拓展了对女性自我体验的挖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对性以及不同性取向的描写都更加宽容,许多作品都涉及到同性恋、双性恋的主题;同时,女作家也更加大胆袒露自己的欲望与最真实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真实生动地展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生理及心理体验的作品。如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2004年出版的新作《敞开你的心灵》中,就描写了一位57岁祖母型女人的精神追求。法国女作家比埃蕾特・福勒迪奥的《要短句,亲爱的》,则以自述形式再现了一位母亲在养老院里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四)注重对文化身份的探索。随着西方国家出现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使得文化身份问题,诸如寻根文学、移民文学等,常成为一些移民的女作家写作的主题。如曾获普利策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裘帕・拉希莉的《同名人》、《疾病解说者》,英国女作家莫妮卡・阿里的《砖巷》,以及美国华裔女作家写的《喜富会》、《典型的美国人》等等,都是描写移民后裔的生活及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不同文化之间两难的困惑体验,出版后都获得较大的影响。

西方女性文学兴盛的这股潮流,在我国也有明显的反映。本文中提到的那些女作家的作品,大多已有了中译本,这表明我国的文学界和翻译出版界,对世界性女性文学的兴起与发展,给予了及时的跟踪与密切的关注。再环顾中国的文坛,这些年也是女作家人材济济,佳作连连,获奖频频。无论是传统写实、先锋前卫、青春时尚、乃至网络虚幻,在不同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极显才华的女作家,其中不乏借鉴了外国女作家的某些观念与手法,使得中国的女性文学,也汇入了当代世界女性文学这股潮流。女性文学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但它本身确实存在某些个性特征及共性规律,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与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