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书减负的知与行

2005-08-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如果我们说今天的计算机图书市场正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恐怕得到的认同意见比得到的反对意见要多。究其原因,计算机图书出版数量过多以及单本图书不正常的定价过高,是诸多因素中的两个主因。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曾经经历过的一次出版业大滑坡
,二是看看读者的真实反应。

图书减负知不易

日本出版业曾长期居于亚洲的翘楚地位,但自1997年起,日本出版业连续四年负增长,每年约有一千家书店停业倒闭,90年代以来约有一万多家中小企业从市场上消失,许多大型出版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造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因,是出版社、图书交易公司和书店三者的关系没有理顺。

日本出版业盛行的政策是出版社出版新书后,图书交易公司要取得新书,就要预付货款。由于是预付,一旦出版社的图书销售不出去,为了清算方便,出版社就必须再出新书填补亏空。而图书交易公司为了减小预付货款的风险,采取了把风险转嫁到了中小型书店的对策,要求中小型书店在拿到书的第二个月就要支付货款。于是,一个怪圈就形成了。对出版社来说,必须上更多的新品种冲抵以前图书的亏损。于是,许多退货率达80%或90%的图书还要拿出来发行,而越来越多的图书也刺激得书店把店面面积越撑越大。越来越大的盘子也使得图书交易公司的资金链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图书交易公司也出台了诸如书店如提前支付货款就可以享受“进货奖金”的政策。中小书店为了回款,就被迫开始了借钱支付。当这个怪圈越陷越深时,这三方的资金链终于呈现出了多米诺骨牌式的断裂。于是,惨剧就发生了。更为不幸的是,当时出现的以旧书价格销售新书的“新旧书店”加剧了这场惨剧的演化。

表面看来,我国没有图书交易公司预付货款这一政策,因此不存在下滑的诱因,但如果我们深入到出版社内部,我们不难发现与此相似的诱因正存在于编、排、发三个环节的衔接上。目前,各出版社一般都要求每年的销售额有较大的增长,然而对编辑部往往采用出版码洋进行考核,对发行部采用回款码洋进行考核。这样,在单品种越来越难做到长畅或畅销的情况下,采用增加出版品种的办法来带动销售额整体增长成了各出版社普遍采用的办法。但由于对编辑部采用出版码洋进行考核,编辑只要把书出版出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滞销图书被大量生产出来。在发行这个环节,发行人员为了能在年底把款收回来,往往动用一些人情关系或是奖励手段,先把钱拿回来。而为了回款,就需要发更多的书以冲抵前期所发图书中的退书。于是,一个怪圈正在形成,出版社出版更多的图书,在取得了更多的销售额的同时,也被迫处理更多的退书,这直接造成了出版社单本图书利润的下滑。可见,国内出版业出现大规模下滑的诱因并非不存在。

一根稻草压死一头驴,是说事物的质变要经历一系列量变的过程。日本出版业的惨剧来源于出版社、图书交易公司和书店的不和谐量变,而更直接的质变则是由市场容量的限制所引起的。在日本出版业大滑坡发生之前,日本图书市场销售册数20年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靠着把图书、杂志的定价提高,日本图书市场的销售额被提高了30% 40%。当更多的新书被生产出来,并且新书的代价超过了这个市场增长带来的利润以后,整个产业的资金链就断裂开来。

应该说,国内的图书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发展仍然在不断地被拓展着,但对类似于计算机这样类型的图书来说,市场空间的增长却可能正在进入停滞或缓慢状态。然而危险的是,目前还没有一套显示市场容量的预警机制出现,市面上流行的关于计算机图书市场的研究报告更多地集中于畅销图书,而没有看到这些所谓畅销书背后的“一将成名万骨堆”。

图书减负行更难

经历了几年来的退货风波,各计算机图书出版社虽然依然在用品种的增加带动着销售额的增长,但在体裁和内容的选择上,已谨慎了许多,但另一个不好的趋势却在变得越来越流行,这就是计算机书价的上涨。

计算机图书的定价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不能说价格高的图书的定价就绝对不合理。问题的根源在于,编辑为这些图书定价的依据是什么。一个真实的事例表明,很多图书的定价依据不合理。某作者曾认为自己的一部定价二十元的作品价格偏高,从而会影响销路;就此事和策划编辑讨论,策划编辑给出的答案是:“你一顿午餐需花费多少钱?”这位供职于某大型IT公司的作者答:“二十元。”策划编辑于是给出了这样的论断:让你花一顿午餐的钱学知识,是非常值得的。但问题是这只是策划编辑的一厢情愿,读者会不会买你的账。

针对这个问题,读者给出了这样的反馈:打开一些销售计算机图书的网站,针对图书的价格问题,读者的反馈往往是骂声一片。《中华读书报》和第二书店联合举办的网上调查的结果显示:读者对于《你的灯亮着吗?》、《程序员修炼之道》、《UML Java程序员指南(双语版)》、《DOOM启世录》、《UML风格》这样轻薄短小同时价格也适中的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更有一些读者,对此做出了实质性的反馈――改读纸介质书为读电子书。于是,随便在一个图书网站发一个要赠送电子版图书的帖子,就会跟上一长串留下电子邮箱要求得到赠书的回馈。有些大学的计算机系,为了没收入的学生无力购买越来越昂贵的纸介质计算机图书,干脆开始收集计算机图书的电子版,然后把它们上传到局域网中的服务器上,供自己的学生免费使用。这些因素都直接造成了计算机图书市场的萎缩。

整个流通体制也在造就计算机图书的定价不合理。书店的销售收入取决于折扣数和图书的定价基数,当图书定价低廉时,书店的利润也收到影响。这造成书店对于低价图书的抵制。而在图书上架的摆放方式上,读者见到的更多的是图书的飘页,轻薄短小的图书因为几乎没有飘页而往往被淹没于图书海洋中,造成知名度低。这样,一方面读者对轻薄短小的图书青睐有加,一方面却注定了轻薄短小只能限于个别品种。对编辑来说,轻薄短小就只能当作某种特色,而不能作为一种手法。以图形图像类图书为例,多数图书都上来就讲新版本与旧版本的区别,却很少考虑把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读者不需要的部分剔除出去。

回顾三年前的计算机图书销售数据,超过60元的售价还是一个刺眼的数字,而今天,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高过这个价位的图书。目前,还没有数字表明,是读者已经接受了这个价位,还是他们用无声的行动抵抗着图书价位的升高,从而使得整个计算机图书市场变得更为危险。

就知与行的关系来说,往往是知易行难。本文的许多观点也直接来自于一些资深的出版人士,可见图书的减负问题并非是一个认知难的问题,而是一个执行难的问题。而认知的一大难点――找出一个能指示市场容量的指标,严格说来也属于执行层面的问题。因此,对国内计算机图书出版界来说,给图书减负所需的更多的是执行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