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毕淑敏怒从何来?

2005-08-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谈及当下的图书市场时,毕淑敏在一次书友会上愤怒地说:“尽管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要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得多,但真正的好书却少之又少。我每次到书店买书,除了目之所及的少数几本书能拿上桌面看外,大量垃圾图书充斥着市场。”她说,读者买这些书不仅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这种出版物可谓谋财害命。

毕淑敏的愤怒,我感到莫名其妙。她怎么会如此愤怒?我也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我怎么没有她这种感觉?我不能苟同“大量垃圾图书充斥着市场”的观点。大量垃圾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无非是说书店里的书都是垃圾。也就是说,我们的出版机构这几十年出的都是垃圾。既然是垃圾,而且是大量的,那么我们的出版业还有什么成绩可言呢?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六七十年代的图书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无法跟今天相比。那时,在我居住的小城,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店,而今天规模较大的书城就有好几个,书店延伸到乡镇。我每次进书店,都感到好书真是太多了,只是囊中羞涩而已。听说《鲁迅全集》出了新版本,真想买一套,可又觉得家里还有不少鲁迅作品的单行本,因此买与不买还在犹豫之中。总之,我以为,只要你的兜里有钱,不愁买不到好书,那种只有“少数几本书能拿上桌面看”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当然,读者的情况不尽相同,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也许在毕淑敏这样的读者看来,现在图书市场根本就没有几本好书,基本上是些垃圾。这说明她的眼光很高,或者说她读书非常挑剔。这可以理解。毕竟她的阅读不是一般的阅读,大作家嘛。我知道,毕淑敏写过《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等一系列反映社会热点的作品,她出的书很多,而且还在继续写书。可我不知道,她所说的“大量垃圾图书”是否包括自己的书在内。我想问一问毕淑敏,除了你自己的书以外,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会都是大量垃圾图书吧?

图书市场如同物质产品一样,不能说生产出来的没有垃圾图书,但是若说图书市场都是“大量的垃圾”,似有抹杀出版业绩之嫌,也不符合实际。全国有那么多出版社,要求它们出版的书都是好书,没有一本“垃圾”书是不现实的。一些出版社的经管和励志类图书跟风和重复出版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文艺图书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格调不高的问题;一些伪书还堂而皇之地摆在书架上。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要相信读者的鉴赏力,好书不会被埋没,而垃圾图书迟早会被逐出市场之外,我们又怒从何来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