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皮皮:为爱情划句号

2005-08-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有专家认为,《爱情句号》对我们的“女性文学”创作是有创新意义的。回顾“女性文学”,在许多部经典中横竖都只能看出一种倾向,即批判男性。无论是批判社会历史文化,还是批判传统世俗陋习,女性的冤仇不幸最终统统都要落到男性头上。只是一味追究男性的责任,会使“女性文学”在偏狭的小路上狂奔,最终沦为“怨妇

文学”。《爱情句号》摆脱了这种惯性,女性开始自我批判了。

皮皮的新作《爱情句号》未能免俗地写了几对男女的纠葛缠绕甚至是绞杀。而不俗的是作者描述的两性战争:第一男性不是罪魁祸首,第二是没有胜利者。作者说这些女人的情感状态是夹在在青春期和更年期之间。这是了解女性反常举止的一把钥匙。《爱情句号》的女性人物,都是人到中年,而她们的所作所为既延续了青春期的躁动又预支了更年期的恐惧。别说男性无所适从,不知道她们到底想要什么,就是她们自己也不明白总在路上跑来跑去究竟要奔向何方。《爱情句号》反思了女性不幸的自身责任,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但这确实不是作者写作的全部目的。既然女性不幸的根源不在男性,同样也不该全在女性。

皮皮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这种评判,称得上是酷评。

读书报:在1980年代的文学界,读者普遍认为皮皮是与余华、格非等齐名的“先锋派作家”。你怎么看“先锋派作家”这个称谓?而对于现在的“畅销书作家”称谓又如何看?

皮皮:这些都是别人给起的名,其实,最终是什么样的作家,每个作家心里都应该是清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知道我最终是什么样的作家,但我不说,因为还在过程中,没什么好说的。

读书报:媒体都在报道《爱情句号》是皮皮沉寂四年的一部力作。能否谈一下你这四年来的创作过程?

皮皮:4年叫啥沉寂!现在什么都加快速度了,连沉寂的时间也缩短了。这4年没干什么,除了写这部小说,就是应付生活。

读书报:从《渴望激情》到《比如女人》、《所谓先生》,再到《爱情句号》。感觉你的写作风格在逐渐变化,也在逐渐成熟。你是怎么看自己的变化?

皮皮:还没什么大的变化,《所谓先生》有些变化。不过,我会变的,别着急。

读书报:你的每个小说都给人惊艳感,而且一个比一个写的好。这次推出的《爱情句号》,和你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皮皮:和《渴望激情》《比如女人》比,它不再留继续写下去的空间。画句号了。其他的不同较为细微,结构比从前繁杂等等。一个比一个写得好,我还不觉得,这三部跟情感有关的小说,第一部写得好些。我是说《渴望激情》,当然不包括这个名字,名字不是我起的,所以我有偏见。

读书报:内容介绍上提到“男人没错,女人没错,难道爱情错了?”这是否可以认为是你新作品中与众不同的一个观点?

皮皮:这观点满大马路都是,每个经历打击的人都是一步步退缩,更不敢说爱情错了。问号用的太节省了,其实,每句话都可以用问号,男人错了?女人错了?难道爱情错了?最后的境界是对错都无所谓了,对那些人来讲,对错都行。

读书报:曾有评论家认为“《爱情句号》从以往的陈世美式的男性批判开始走向女性的自我剖析。作家对女性的复杂心态做出了判断:完美主义也许就是打扰女性享受世俗爱情的原因之一”。作为作者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皮皮:我同意这是一种成立的说法,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别的因素肯定也起作用的。

读书报:从“布老虎”的辉煌之后,你突然“消失”了。能谈谈从那之后你的生活状态吗?你什么时候回来?

皮皮:我看文章说,沉寂了。现在用词胆儿都大。那之后写了《所谓先生》,然后《爱情句号》,基本务正业。你说回来是从德国回来?我已经回来了。

读书报:更多的人是从你的《渴望激情》和《比如女人》开始认识你的。这样一来,就把你曾经有过的一段历史给抹去了。在你的“传奇”经历里,你觉得自己意义重大的人生事件是什么?

皮皮:我不太清楚你指的传奇是什么,在我印象里,我没传过奇,挺不勇敢的。尽管这样,我还是愿意回答你的问题。我现在觉得最重大的人生事件是,忽然有一天你发现,没一件大事有你想的或者说像你认为的那么大。大事都不大。这么说很玄,好像在回避问题。我没什么人生大事,最大的就是结婚生孩子离婚了。

读书报:除了写作,你还从事翻译工作,你所翻译过的雅诺什,被称为德国人“情商银行”。由此可见,你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你觉得,情商于女人,是什么关系?

皮皮:雅诺什是个被生活伤得很透的人,他早就看透了生活中很多虚伪的东西。对我来说,他的可贵在于看透了,还没颓废下去,转向生活简单的温暖的纯真的层面。他写了一个有点自传色彩的小说,小长篇,写得很好。我想翻译,希望能有出版社感兴趣。不能再说了,不然成启示了。

读书报:非常想了解你现在的情况,能否给读者朋友介绍一下?

皮皮:德国文化交流基金给了我一年的机会,在那里了解德国,同时写作。现在结束了,我回学校上课。一日三餐,一年四季,除了不想再写东西,没什么新鲜的,可说的,连问题都是老的。我的问题一直是,怎样理解你才能贴近事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