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搅动互联网格局的两个中国人

2005-08-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2005年7月19日,李开复离开微软全球副总裁职位,出任Google中国总裁,负责建立Google中国研发中心。此前,李开复主持开发微软公司的MSN网上搜索技术,以及个人电脑信息搜索技术。Google公司近几年升势猛烈,是最具成长性的公司,已经是微软的头号大敌。微软公司随即发表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指责Google蓄谋已久,同

时把李开复告上法庭……这位中国台湾出生的黄皮肤人“挑起”了世界两大知名公司的“战斗”,并可能改变搜索领域的格局。紧接着,互联网业又来了一次猛烈的震荡: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阿里巴巴的CEO马云宣布,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一个集电子商务、搜索、内容、游戏、电信增值的巨型互联网集团宣告成立,这位认为男人长相与智慧成反比的瘦小个马云,正要逐渐实现用互联网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豪言。

李开复的品牌

李开复在微软得以成名是因为筹建微软中国研究院 之后升格为亚洲研究院 。“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是我这辈子做的最自豪的事。”李开复曾表示,它证明了中国人的优秀聪明、有创造力,影响了微软对中国、对中国人、对中国人技术能力的看法。盖茨开会时经常说 我们最优秀的研究院就在中国。而且研究院培养了很多我们雇佣的博士,其中很多人才毕业几年就已经进入所在领域全世界最优秀的几十个人之中。

由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杰出成就,2000年李开复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奉调到美国工作,成为微软高层里职位最高的华人。

不过,给李开复带来良好声誉和影响力的并非来自于微软,而是他对中国大学生的关爱和帮助。

从1998年以来,李开复在中国做的演讲、报告超过300场,内容涉及纯学术的计算机研究,科学、教育和人文的关系,更多的则是教导中国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在给中国大学生写信的同时,李开复还开办了针对中国大学生的网站,现在他的网站上每月有10000人来访,1500人的新增注册。在这个网站上他回答了1500个来自中国大学生的问题。如今他已写完致中国大学生的第五封信《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李开复的这种影响力,在“开复学生网”上可见一斑。李开复跳槽Google的消息传出后,“开复学生网”论坛上的帖子基本都是支持的态度。认为李开复和微软的官司“属于私人事务,相信开复老师一定可以处理好此事。”

李开复称,加入Google后,他将有更多机会面对中国大学生,写书、演讲、办网站。以前在微软,李开复关爱和帮助学生只是他个人的事情,甚至还会遭到非议;但现在Google希望李开复多去学校演讲,因为据说Google允许每个Google员工每天有20%的工作时间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只要和公司扯上一点关系就可以。

马云的霸气

8月11日,阿里巴巴、雅虎在北京宣布签署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阿里巴巴还获得雅虎品牌在中国无限期使用权。有业内人士这样看待两大公司的整合:阿里巴巴作为全球最大的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旗下业务包括国际B2B交易、国内B2B交易和C2C(个人对个人)业务,加上雅虎中国业务,至此,电子商务、搜索、内容、游戏、电信增值,最时髦的概念这个联合体中都有了,再加上现金带来的价格,马云已经名副其实组建了中国第一大互联网集团。

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叫作海博网络,产品为“中国黄页”。1995年前马云开始做这个商务网站的时候,别人说他长得像是骗子。而他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1996年,终将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马云受到了外经贸部(现改名为商务部)的注意。1997年,马云被邀请到北京,加盟外经贸部一个由联合国发起的项目――EDI中心,并参与开发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1999年,马云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网站。2000年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在和马云面谈6分钟后,投入2000万美元,这使得“阿里巴巴”声名大震。“阿里巴巴”创造的奇迹引起了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目前“阿里巴巴”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其发展模式与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并列,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

2003年,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做C2C“淘宝”网站,这轰动了中国整个网络界。它直接引发了易趣在门户网站颁布广告封杀令,但今天的淘宝网已把易趣甩在了后头。

杰出的商业运作为马云赢来了巨大的声誉: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将他选为2001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年度“商业领袖”。马云还是中国内地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同时也当选为2004年CCTV中国经济人物。如今巨型的互联网航空母舰已具雏形,到了他笑傲江湖的时候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