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都市经验

2005-08-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之后,诸多文学批评家都在谈论一个关于作家面对都市经验的失语问题,其中也包含批评者自身在都市作品面前所处的缺位,那么都市经验、城市题材果真是处于这种被遮蔽被遗忘的位置么?陈家桥的三本城市系列小说《北京爱情》、《南京爱情》、《成都爱情》(珠海出版社出版)恰恰正是都市题材中的典

型作品。

作为一名70后代表作家,陈家桥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他在文学期刊所刊发的大量小说作品,一时在文坛声名鹊起,后因纯文学处境艰难,他同诸多作家一样,也处于文学与市场之间艰难的博弈和防守中。但陈家桥的这三部长篇仍然以纯文学的严肃书写,坚守着长篇小说叙事艺术的探索,同时,称之为爱情小说,也可见作品在情感经验的探寻和描叙中,已经有了“可能的”松动。陈家桥,这位自由撰稿人,多年前便以其特立独行的小说精神,鼓舞自身,其实验态度与写实风格的结合,使他在当代小说界引人注目。这三本长篇小说,除了对当下现实生活作出有着精神诉求的叙述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对都市经验、城市经验、市民经验的完整构架和深度开掘。《北京爱情》中小羽的抑郁症,《南京爱情》中的初恋情人的怀疑与当下生活的紊乱,《成都爱情》中涉及到的一个家庭的消亡和爱情,这都从准确的当下市民生活出发,通过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叙事,试图建立一种对城市现实的回归和整合。陈家桥自己一再强调,我们对城市经验的认同始终是缺失的,我们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始终是乡土的,那么陈家桥是如何寻求他所谓的城市背景呢?陈家桥的三本长篇,告诉我们,城市经验实际上并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经验范畴的概念,它恰当的叙事流程是应该发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而这种体验也未必是先前评论界提到的个人化书写,陈家桥的城市小说实际上也包含了一种完满充盈的厚重的主流叙事架构,他的叙事动机和叙事张力,始终是指向其小说艺术的合法处境,也就是说,这三本透过爱情逼近现实的小说,也在深层上构成它公共经验领域的可读性。无论是南京、北京或成都,这三个在中国颇具象征性的城市,都在陈家桥笔下获得了它的“中国现实”和“城市话语权”,陈家桥的城市话语范式,并不见浅表地浮托于文字,相反,它们是通过他的叙事控制和语言表述,去获得他们的话语有效性。

早年,国内的评论界,包括陈晓明、程光炜等均评过陈家桥小说,含有先锋文本的遗迹,但依笔者看,陈家桥小说已经走出了先锋小说的话语态势,他寻求的小说诉求更多的是对主流语境的推进和超越,他的城市小说在当今评论界呼吁关注城市话语的今天,尤其是有开拓性的意义。当然,作为一名70后代表作家,陈家桥小说创作依然禀承严肃文学创作的脉络,摒弃消费主义的文学观,它们从纯粹的文本意义上试图建立都市经验的写作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家桥的三本长篇小说具有其明显的现实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