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5年英美新书推荐

2005-08-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政治・时事・传媒・电影]Politics/CurrentEvents/Media/Movie

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The End of Poverty 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Time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著企鹅,2005年3月

经济学家萨克斯长期担任联合国的经济顾问,他在书中勾勒出一幅到2025年在全世界消灭饥饿和赤贫的蓝图,并提供了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他还批评了军费开支庞大的美国对最穷国相对较低的援助。长期支持非洲发展的U2乐队主唱Bono为本书写了序言。

我讲的最后一个真故事:一个意外士兵的伊战记录The Last True Story I'll Ever Tell An Accidental Soldier's Account of the War in Iraq约翰・克劳福(John Crawford)著Riverhead,2005年8月

克劳福为学费而“意外”参军,但还没毕业,正在度蜜月的他就被“意外”地送到了伊拉克前线。他在营房内写下美国大兵们的所见所感:兴奋、恐惧、愤怒和厌倦,更重要是,从中可以看到,一群天真的小伙子如何被战争完全改变。

克里姆林宫崛起:普京的俄罗斯与革命的终结Kremlin Rising:Vladimir Putin's Russia and the End of Revolution彼得・贝 克(Peter Baker),苏珊・格拉瑟(Susan Glasser)著,西蒙和舒斯特,2005年5月

苏联解体十年后,普京已下定决心终结混乱的革命,开始努力恢复苏联时代的秩序,使克林姆林宫的权力得以重新集中和巩固,以达成“控治下的民主”,从而扭转现代俄罗斯的政治发展方向。

102分钟:双塔内不为人知的求生故事102 Minutes: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Fight to Survive Insidethe Twin Towers吉姆・杜尔(Jim Dwyer),凯文・弗林(Kevin Flynn)著,Henry Holt,2005年1月

2001年9月11日上午8点46分,14000人在世贸双塔内上班,随后的102分钟,他们无不经历生死大劫。以往对“9・11”事件的记录多从外内望,本书描写的则是楼内普通男女如何自救与救人的难忘体验,在数百次对救援者和幸存者的采访,数千页口述实录的基础上写成。

中国公司:下一个超级强国的崛起如何向美国与世界发起挑战China,Inc. How the Rise of the Next Super power Challenges America and the World特德・费什曼(Ted C . Fishman)著斯克里布纳,2005年2月

《纽约时报》说,作者以一种“混合着害怕和赞赏的感情”来描写中国的经济奇迹。书中讲述了中国成长为世界经济繁荣头号引擎的过程,还在多个层面上,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了中国的繁荣给世界―――特别是美国所造成的影响。

30亿新资本家:财富与权力向东方大挪移Three Billion New Capitalists The Great Shift of Wealth and Power to the East克莱德・佩绍维茨(Clyde V . Prestowitz)Basic,2005年5月

华盛顿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佩绍维茨在书中忧心忡忡地表示,中国和印度有30亿人口,其庞大的市场和众多的廉价劳动力,正在将美国的自由经济逼入困境,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发明和技术创新强国的地位也终将不保,美元和美国统治世界的力量亦将不再。

美国病:总也不知足American Mania: When More Is Not Enough彼得・威布罗(Peter C . Whybrow)著W.W.Norton,2005年1月

作者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心理学院的院长,本书是他对美国的消费文化所作的病理分析。他指出,对食物、金钱和技术的贪婪欲求所导致的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费,以及相伴而生的肥胖、焦虑和疏离,正在威胁着美国人的健康、幸福和社会基础。

推销反叛:反主流如何变成消费文化The Rebel Sell ;How the Counter Culture Became Consumer Culture约瑟 夫・希斯(Joseph Heath),安德鲁・波特(Andrew Potter)著,Capstone,2005年3月

本书欲彻底瓦解反主流文化的思想神话,指出,反叛与不服从是现代社会标榜与众不同的最佳途径,因而人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无论是反全球化运动、女权主义、还是环保主义,不仅未能抗阻消费主义大潮,反而令它愈演愈烈。

怪诞经济学:无赖经济学家的明查秋毫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史蒂文・利维特(Steven Levitt),斯蒂芬・杜布纳(Stephen Dubner)著,哈泼柯林斯,2005年4月

芝加哥大学教授利维特喜爱以经济学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如毒犯为何恋家,堕胎合法化与城市犯罪率,给孩子取名与事业成功的关系等,有趣而引人深思。林行止在今年《万象》8月号上有文详介此书,值得一读。

油荒:石油时代的终结Out of Gas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大卫・古德斯坦(David Goodstein)著W.W.Norton,2005年2月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古德斯坦以科学原理分析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石油危机。他认为,在1950年代的自然资源大发现和1970年代的石油生产这两大巅峰之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迅速走向枯竭。我们必须要面对石油短缺的前景,同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与布什谈话:非民调非党派的美国实情Conversations with George Bush ;Beyond Polls and Partisanship-Real Life in the USA玛莎・马蒂亚(Martha B.Mattia)著Brown,2005年2月

作者在全美找到25个与两位美国总统同名、也叫乔治・布什的普通人,追踪他们的生活故事,其中有阿拉斯加的矿工,有路易斯安纳的黑人卡车司机,有北卡的同性恋,纽约的艺术家,也有宾州的教堂合唱队头头。

迪斯尼之战:争夺魔幻王国的战斗Disney War ;The Battle for the Magic Kingdom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B.Stewart)著西蒙和舒斯特,2005年2月

2003年11月,迪斯尼动画公司主席、公司创始人沃特・迪斯尼的侄子罗伊・迪斯尼突然宣布辞职,并向公司CEO迈克尔・艾斯纳宣战。本书不仅是对这家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娱乐公司为何陷入内战的内幕报道,也详细考察了整个美国娱乐产业的激烈竞争。

半岛电视台:阿拉伯电视新闻如何向美国发起挑战AlJazeera: How Arab TV News Challenges America休・迈尔斯(Hugh Miles)著,Grove,2005年1月

半岛电视台的崛起是21世纪世界传媒地图上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本书注意到了半岛台试图在阿拉伯思想和西方影响之间保持平衡的脆弱努力,也表现了它不断卷入地区内和国际争论的复杂过程,并比较了半岛与其他西方电视台,如CNN和BBC的异同。

内幕人士:毁谤十年私人日记The Insider The Private Diaries of a Scan dalous Decade皮尔斯・摩根(Piers Morgan)著Ebury,2005年3月

摩根以创纪录在28岁当上英国《世界新闻报》主编,此后十年,英国政坛和王室风云激荡,丑闻迭出。这本日记从黛安娜车祸到伊拉克战争,所记不仅是报人的工作,更令读者深入英国的权力走廊。摩根后赴《镜报》,因使后者成为唯一公开反对伊战的英国大报而成众矢之的。

被传媒了:媒体对个人及生活的隐性作用Mediated: The Hidden Effects of the Mediaon You and Your World托马斯・德曾戈蒂塔(Thomasde Zengotita)著Bloomsbury,2005年7月

我们的世界已被媒体完全浸透,它影响着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我们恨媒体让我们恨的,悲媒体让我们悲的,自觉地把媒体的感受当成自己的感受,现实与虚拟的现实混作一处,终使我们的生活变为一场表演。诺曼・梅勒将此书与麦克卢汉的《了解媒体》相提并论。

自由言论:第一修正案审判Speaking Freely: Trials of the First Amendment弗洛伊德・亚伯拉姆斯(Floyd Abrams)著Viking Adult,2005年4月

美国人视保障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为其民主制度的基石,但由此而生的争辩和论战,也贯穿美国历史的始终。亚伯拉姆斯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第一修正案律师,早在1971年便首次在最高法院出庭,在五角大楼文件案中为《纽约时报》辩护。本书是他对从业生涯中八起大案的回顾。

坏事变好事:今日流行文化如何让我们更聪明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 How Today's Popular Culture Is Actually Making Us Smarter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n)著Riverhead,2005年5月

与大多数知识分子和学生家长相反,本书作者对流行的垃圾文化抱持更为肯定和乐观的态度。他说电脑游戏提高了玩家的智商,也有助于他们从书本学不来的认知能力,又说电视剧的复杂结构和知识水准也对观众大有助益。

野蛮的消遣:暴力娱乐文化史Savage Pastimes A Cultural History of Violent Entertainment哈罗德・舍希特尔(Harold Schechter)著St.Martin s,2005年2月

“我们属于一个天赋暴力的物种,”舍希特尔说。暴力娱乐之所以流行,盖因它天然便是“禁忌幻想”的一部分。他继而详细考察暴力电影、恐怖小说和暴力游戏的文化密码。不过,与我们嗜杀成性的祖先相比,今天的人类已经相当温柔,慈善和拘谨,尽管暴力的基因仍在。

外景地的造反派:六大独行导演及其如何征服好莱坞大片厂制度Rebelsonthe Back lot Six Maverick Direct or sand How They Conquered the Holly wood Studio System莎伦:瓦克斯曼(Sharon Waxman)著Harper Entertainment,2005年2月

此六位导演为昆汀・塔伦蒂诺、PT・安德森(《不羁夜》)、大卫・芬彻(《搏击俱乐部》)、史蒂文・索德伯格、大卫・罗素(《夺金三雄》)和斯派克・琼兹(《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打破体制:奥逊・威尔斯对抗好莱坞大片厂Despite the System Orson Welles Versus the Holly wood Studios克林顿・黑林(Clinton Heylin)著Chicago Review,2005年2月

因青年时代的《公民凯恩》一片,奥逊・威尔斯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国导演之一,但他此后的作品却难以达到相同的水平。本书利用大量第一手的文本,解读威尔斯的好莱坞岁月,指出,他终为敌人、自我怀疑和大片厂制度所吞噬。

意大利往事:塞尔乔・莱昂内的西部片Once Upona Time in Italy: The Westerns of Sergio Leone克里斯托弗・弗雷灵(Christopher Frayling)编Harry N Abrams,2005年7月

塞尔乔・莱昂内是在意大利拍美国西部片的第一人,从1964年到1971年共拍五部,它们不仅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亦使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一众新人成为一线明星。本书系与洛杉矶一次莱昂内展览合作,收入多篇访谈、论文和大量图片。

另一个好莱坞:未删节的色情影业口述史The Other Hollywood: The Uncensored Oral History of the Porn Film Industry麦克尼尔(Legs McNeil),奥斯彭(Jennifer Osborne),帕维亚(Peter Pavia)著Regan Books,2005年2月

从1950年代的?片,到1990年代的色情明星,本书详细叙述了美国色情电影业如何从偷偷摸摸的地下窝棚制作,发展成今日被主流所接受、每年100亿美元的庞大工业。书中采访了数百位演员、导演、执法官员和其他参与者。

放映恐惧:恐怖电影与美国文化Projected Fears: Horror Film sand American Culture肯德尔・菲利普斯(Kendall R.Phillips)著Praeger,2005年4月

恐怖片是最容易发生裂变的电影类型,每当观众厌倦,评论家称它已经死亡时,它总能摇身一变,借尸还魂。本书选取了影史上十大恐怖电影,包括晚近的《沉默的羔羊》与《惊声尖叫》,以此为例,说明恐怖片与美国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红星照耀好莱坞:电影人与左翼的长期恋情Red Star Over Holly wood: The Film Colony's Long Romance With The Left罗纳德・拉多什(Ronald Radosh),艾利斯・拉多什(Allis Radosh)著,Encounter,2005年5月

本书回溯了好莱坞左翼力量在1920年代(由卓别林去苏联开始)的兴起,30年代的壮大,以及50年代麦卡锡分子的恐怖镇压。书中声称,以好莱坞为目标,正是出于共产国际在美国扩大影响的策略,这一策略在二战期间果然大获成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