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科学当故事讲

2005-09-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对不起,您不能在这里记录。我不得不提醒您,您这样做是违法的!”当这冷冰冰的声音擦过耳朵时,我正和一位朋友一边有说有笑,一边忙不迭地记录着摆在书架上那些颇吸引眼球的图书书名。于是我们惶恐地回头看去,一张严肃的脸近在咫尺……经过一番交涉,误会消除,英国人才友善地表示抱歉。这是我在日前举行的北京

图书博览会英国展区遇到的小插曲,也让我着实领教了英国人古板较真的一面。

尽管英国人的古板作风尽人皆知,可是英国的科普书却做得一点也不古奥。特别是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在此次博览会上向中国出版界和读者推荐的96本英国优秀科普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英国科普图书的独特魅力。

科学可以当故事讲

英国文化协会通过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今年是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第二次大规模地参加BIBF。去年他们重点展出了50多本布克奖、“Orange奖”的获奖作品,今年则把重点放在了科普图书上,因为今年是中英两国组织的旨在庆祝两国科技领域合作的“精英科技”年。

《四色就已足够:如何解决地图问题》作者:Robin Wilson出版社:Penguin Books/2003/£7.99ISBN:014-100908-X(平装本)/非小说类

曾怡是英国文化协会的市场总监,也是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她表示:“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把科学当故事讲’,这表达了‘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复杂深奥的科学原理’的科普理念。”展出的96本书题材广泛,涵盖了当今热门的科学问题,包括11个专题:何谓科学,天文学与宇宙学,规划头脑――大脑、思维与意识,亲爱的达尔文先生――基因和进化的故事,植物之恋――生态学、生态剂量学与自然史,发明云彩――地质学与地球学,数数的乐趣――数学,量子的世界 自然科学,药物的剂量与毒药,未来简史 电脑空间、工程学与信息,气候变化。

《献给马克先生的夸克:关于科学的一百零一首诗》编者:Maurice Riordan,Jon Turney出版社:Faberand Faber/2000/£6.99ISBN:0-571-20542-9/诗歌类

英国的科普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初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曾出现过面向工人阶层的科普活动。近年来,英国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少的学生选择科学专业,越来越少的人选择科学为职业的问题。所以英国科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目前在英国,在题材广泛的基础上,科普强调关注街上每一个普通人,让他们了解科学,不会对科学产生恐惧感和距离感。另外,科普的对象也包括不同学科专业的科学家。”曾怡说:“像通俗小说一样,英国很多科普作品的发行量都是以百万计数的。比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就是著名的百万发行量作家。从那部成名作《自私的基因》起,他的科普作品极具号召力,每每都有百万以上的发行纪录。而这次展览中就收集了他的三本著作。”

除了通俗的特点,英国的科普作品体裁广泛,在这次推荐的96本书中,不仅包括评述体、书信体的作品,还有小说体、诗歌体、戏剧体的科普书,比如MauriceRiordan的《洪水》是一本充满各种科学概念的诗集,IanMcEwan的《长久的爱》是一本诠释科学与宗教冲突的小说,MichaelFrayn的《哥本哈根》是一本曾获美国戏剧大奖托尼奖的精彩剧本。“作者的职业也是多种多样的”,曾怡说,“作者除了学者教授之外,还有专栏作家、节目制作人、法医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人脸》,它的作者是一位知名演员。科普创作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爱好。”

《不朽的园丁》作者:Johnle Carré出版社:Coronet/2001/£6.99ISBN:0-340-73339-X(平装本)/小说类

科学的故事该如何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科普出版日益繁荣,同时也带动了科普创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著名作家对科普写作下定义,认为科普写作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将教科书、新闻报道、哲学以及社会学著作等的写作方法都融合在了一起。但年轻的评论家马丁指出,到目前为止,科普创作并没有一个成文的、一个严格的原则可以遵循。

那么,好的科普作品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呢?“每个科普作家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曾怡说,“当引入一个科学概念时,在什么语境下、用什么手段才不会让读者感到晦涩和含糊?”

解释是贯穿在科普创作中的,英国资深的科普作家《献给马克先生的夸克》作者JonTurney表示:“解释本身就是故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些读者陌生的科学概念。所以你的读者在了解科学概念过程中是否有满足感、充实感和兴奋感呢?这才是最核心的任务。”

英国著名科普作家TonyBuzan认为:“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仅要从文学角度考量它的语言和各种修辞手段,以及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优雅、机智等各种闪光点。另外,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科学本质的问题,要和读者一起思考:何为科学?科学对每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很多作家作案头工作的时候,忽然发现科学工作也并不那么光彩”,Turney说,“在科学的世界里存在的不仅是科学,相反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说科学世界里可能会存在抄袭,或者是有人为了个人的利益来伪造数据。而且,科学家之间会有攻击、谩骂,有的科学家之间还可能有私下里龌龊的争斗,有的科学家可能是偏执狂或者是妄想狂……,那么这是不是正常的科学呢?如何呈现这些事情,对于作品给读者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好运的要素:关于幸运头脑的一次科学研究》作者:Richard Wiseman出版社:Century/2003/£9.99ISBN:0-7126-2388-4(平装本)/非小说类

中英科普图书版权合作空间很大

浏览参展图书,记者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比如在国内名闻遐迩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基因组》,还有不久前出版的《多罗西・霍奇金的一生》、《万物简史》,有的图书则正在翻译之中,如曾获安万特奖的《右手,左手:大脑、身体、原子以及文化的不对称之本源》。

“去年,中英之间签下了超过2000笔版权合同,中国与成为与英国进行版权交易的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而签定的合同中,绝大部分是中方引进版权”,英国出版业协会国际部主任SimonBell告诉记者。Bell对本届BIBF有两个突出的印象:一是中国出版人对开展国际合作的积极性前所未有,并且已越来越善于与国外出版社打交道了;二是包括英国在内的国外出版社参展热情高涨,甚至有压倒中国本土出版社的趋势。

谈到科普图书,Bell说,从《时间简史》到《可怕的科学》,很多英国科普书在中国出版后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英国一向不缺优秀的科普作家和科普作品,双方在这个领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Bell说,“我很高兴看到贵报和贵国的出版社关注英国的科普图书。我相信,通过版权引进,中国的科普作家在科普理念、写作技巧等方面也可以得到提高,这是额外的收益。”

《殊途同归:科学、政治、伦理和人类基因组的故事》作者:JohnSulston,GeorginaFerry出版社:BantamPress/2002/£17.99ISBN:0-552-99941-5(平装本)/非小说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