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猜猜看,谁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05-09-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罗斯 

富恩特斯 昆德拉

开奖时间表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得主将于10月3日宣布,而后依次是4日的物理学奖,5日的化学奖,和平奖的公布日期已由原定的14日提前到了7日,最后是10月10日的经济学奖。

文学奖的公布日期一般稍晚,但依瑞典学院往年的传统,今年应会照例选择一个星期四。看一下日历,10月6日是个星期四。

今年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得主,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1万美元)的奖金。

进入10月,世界文坛将迎来又一个繁忙的颁奖季,其中最早、也是最热闹的,莫过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宴。全世界的媒体、出版商和评论家都在等料下锅,或是苦待分羹,我们的这个国庆长假,必然因此多有牵挂。

北京与斯德哥尔摩相距遥远,坐飞机要飞将近十个小时,不过,即便你长驻北欧,也不见能猜得更准。瑞典学院内掌握着文学奖投票权的18名院士,向以行事诡秘和决定惊人闻名。以我等人间凡夫,妄图猜中大奖得主,显然是最没有前途的痴人之愿。倘有博彩公司每年为此设局,则一定是庄家大赚。但我们的好奇心总是无法遏止,还是猜猜看。

猜也不能乱猜、瞎猜。我想,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预测,很大程度上是个经验主义的猜谜游戏,有两个标准需要牢记在心――地理和政治。放眼全球的瑞典学院多半不会连续两年选择同一地域的作家,更相当排斥过分保守的、不足以成为知识分子楷模的人士。

该轮到美国了吗

自1993年获奖的托妮・莫里森之后,美国作家已整整12年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因此最近几年,美国作家年年都是外界猜测的最大热门,却又年年落选,媒体普遍把原因归于政治,认为是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采行的穷兵黩武政策对作家们连累颇深。果真如此,今年,这种恨屋及乌的文学惩罚是否到头了呢?

当代美国作家之中,德高望重者为数甚多。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和乔伊丝・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都有资格获奖,其中又以罗斯呼声最高,去年他出版的小说《反美密谋》(The Plot Against America)接连落败于美国三大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人协会奖和普利策小说奖,正好给了诺奖评委们一个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机会。

此外,罗斯也没有什么“政治问题”,《反美密谋》本身就是一部反战和反反犹主义的文学寓言,更兼将个人历史与国家历史巧妙结合,以文学重构历史走向,确有创新之处。也许对罗斯唯一不利的,便是《反美密谋》很畅销。须知,畅销书可是诺奖评委们的眼中钉啊。

与罗斯相比,厄普代克的政治态度较为中庸,梅勒的“政审”更难以过关――性别也是政治,梅勒是个公开的反女权主义者,当年曾与女权主义急先锋格梅茵・格丽尔小姐在电视上展开大辩论。说到性别,奥茨女士的可能性也要大降,在去年的耶利内克之后,瑞典学院很难连续两年选择女性作家。

不要忘了以历史小说见长的老作家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如今历史小说在文坛的地位虽然大不如前,但诺奖评委们或许另有高见。此外,有“吟游诗人”之称的老歌王鲍勃・狄兰(Bob Dylan)也值得认真对待。他的歌词的确文采出众,意境深远,得到文坛内外的一致嘉许――其艺名即取自英国大诗人狄兰・托马斯,且从越战时代起,鲍勃・狄兰便秉持鲜明的反战立场。我记不清从哪年开始,他几乎年年被提名竞逐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将全球头号文学大奖授予一位歌手,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中北美和拉美作家

如果瑞典学院继续不搭理美国,那么,褒奖一下美国的近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加拿大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和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都够格,也都够呛。盖因加国文坛阴盛阳衰,阿特伍德女士和门罗女士恐怕还要再等几年。

因为英籍印度裔特立尼达作家奈保尔在2001年的获奖,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国基本无望。

距离1990年墨西哥诗人帕斯获奖,拉美作家远离诺贝尔颁奖礼已有15年之久。著名的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和秘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是当然的热门人选。

欧洲

英国的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和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emer)、丹麦女诗人英格尔・克里斯滕森(Inger Christensen)、捷克的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阿尔巴尼亚的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 Kadare),加上波兰的斯坦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欧洲的好作家太多了,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大多出自欧洲,上述哪一位得奖都不奇怪。但由于我们前面说过的原因,女作家今年可以排除在外,而拉什迪仍然太具现世争议性,卡达莱今年刚刚成为首届布克国际奖的得主,似也无太大可能。

至于俄罗斯,常年住在美国的叶甫图申科(Yevgeny Yevtushenko)和阿赫马杜琳娜(Bella Akhmadulina)好像有可能,不过不太大。柏林墙倒塌之后,俄罗斯文坛便突然失去了世界的关注。

中东和亚非

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和AB・耶和舒华(A.B.Yehoshua),叙利亚诗人阿里・阿赫迈德・萨义德(AliAhmadSaid)――即阿多尼斯,阿尔及利亚的阿西娅・杰巴尔(AssiaDjebar)和尼日利亚的奇努阿・阿奇贝(ChinuaAchebe)都有可能。村上春树呼声很高,近年在欧洲也博得了非常好的评价,但是对日本作家来说,前有1994年获奖的大江健三郎,11年的间隔实在太短了。

中国作家呢?我看好30年后的老余华。

诺贝尔文学奖乃文坛万奖之王,独享尊荣上百年,却也饱受非议,首当其冲者便是其政治取向。我想,多年来,它一直试图以政治态度来引导文学选择,以地域公平来弥补文学公平,甚至以引发世界性的争议来安抚不安的世界。因此,托尔斯泰、卡夫卡、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与它的终生无缘,便大可以理解。

诺贝尔文学奖既不应该是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也不应成为文人荣耀的全部。名望可以放归虚无,但奖项本身却不是荒谬的。它有自己的标准,会据此做出自己的选择,它选择的作家,哪怕只能保持十五分钟的声名,却可让有心人思考良久,甚至这选择本身,也令人回味。所以,每年的开奖季,我们一起来做这个猜谜游戏,谁能说它是无意义的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