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梅卫东:梅兰芳是京剧的梅兰芳

2005-09-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左:梅兰芳与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右:梅兰芳演时装戏的发式与服装

近日中华

书局出版了由梅兰芳先生的次子梅绍武以及梅绍武之子梅卫东所编的《梅兰芳自述》一书,日前梅卫东先生来京,记者对其进行了访谈。

读书报:纪念和评述梅兰芳生平及艺术成就的书不少,这本《梅兰芳自述》是由您和您父亲共同编选,它在内容与体例上有何特点?

梅卫东:非常遗憾的是,我的祖父梅兰芳先生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一部“自传”。从这一意义上说,由我父亲和我从家人的角度,同时参考了他的主要著作《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文集》等等,从中摘出可以作为“自传”的内容,编成了这部《自述》。这算是一部较为接近“自传”的“自述”吧,我想这应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

读书报:梅绍武先生本人是翻译家,是纳博科夫的《普宁》、《微暗的火》的译者,又曾著有《我的父亲梅兰芳》。为何只是简单写了一个“编者的话”,而没有写一篇回忆文章来作为本书序言呢?

梅卫东:虽然是由父亲和我来编写这部《自述》,但是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并不仅是梅家的梅兰芳,而是京剧的梅兰芳,中国的梅兰芳乃至世界的梅兰芳。所以,我们在撰写“编者的话”时,力求做到客观,尽量不过多流露出家里人对他的怀念。也就是说,我们把作为家人的感情融入了在《自述》的编选中。而把这一“自述”提供给读者、观众、研究家。我们期待大家在这一基础上,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梅兰芳先生。

另外有关回忆祖父的文章,我父亲早在70年代时就撰写了回忆文章《我的父亲梅兰芳》,开始时在香港的《广角镜》杂志上连载,后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成书出版。几年前父亲又开始继续撰写了《我的父亲梅兰芳》续集,去年也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所以有关回忆祖父的文章已在这两部书中发表,我父亲写回忆文章的特点是从梅兰芳艺术和学术角度来撰写的。

读书报:《舞台生活四十年》是50年代初由梅兰芳口述,梅的秘书许姬传执笔写就的,是中国第一部演员自传体著作,《东游记》、《我的电影生活》等书亦是由许执笔,您怎样评价这几本书?

梅卫东:许姬传先生是跟随我祖父多年的秘书,我们也把他看作是家里的长辈,对他非常尊敬,而且也有着较深的感情。

说到由许姬传、许源来、朱家氵晋及严简斋四位先生记录,董维贤先生负责编校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这是我祖父梅兰芳先生当时已有了一种很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把自己的艺术经历和经验作出总结,完成一部艺术“自传”。但是他当时的演出非常繁忙,年龄也较大,客观情况不允许他亲自动笔去完成这部艺术自传。在许姬传等几位先生的协作下,他用口述的形式留下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二、三集。许姬传等先生们较为忠实地记录了我祖父的回忆,现在看这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艺术家自传体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我祖父的原话。许姬传等诸位先生把我祖父说这些话的语气都完整地记录下来了。

另外,再说几句关于《我的电影生活》。现在的年轻人提起京剧,都把京剧作为传统的代名词,甚至就是保守的代名词。其实我祖父梅兰芳先生一点都不排斥现代艺术和科学技术。他很早就接触了电影艺术,而且是在世界电影艺术之林中自如地进行了交往和尝试。他不仅希望实现真正的中国电影,而且也希望用现代的电影技术,将他的舞台艺术作出纪录。因此他从年轻时就开始了与电影界的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戏剧片《生死恨》,一直到在他晚年拍摄了《梅兰芳舞台艺术》、《游园惊梦》等多部影片。从而使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舞台生活四十年》和影像的《梅兰芳舞台艺术》等影片去接近他,了解他。

当然,京剧与电影又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一东一西,一传统一现代两者差距是很大的,二者之间寻求有机融合,互相映衬,这其实也是一种艰巨的工作和宝贵的尝试。我祖父把他的这一经验通过《我的电影生活》一书也记录下来了。

读书报:据悉梅绍武先生担任了40集电视连续剧《梅兰芳》的剧本编辑,案头另有50万字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正在翻译之中,而最近梅先生卧病在床,这是否会影响他的工作计划?

梅卫东:我父亲首先是位翻译家,这可以说是我祖父给他的任务。祖父和祖母当年根据几个子女的不同性格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了接受各种教育和深造的机会。并不是一定要他们都接京剧的班。当然我的父辈们又没有一个是不爱京剧的,这是他们那一代人心里的一种矛盾。我父亲遵照祖父的意愿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翻译及对外国文学、外国戏剧的介绍工作。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通过他多种译著、专著来体现。

另一方面,我父亲这一辈又是深深地爱着他们的父亲,爱着中国京剧的。这种感情之深是我们这一代难以体会的,他们都把继承祖父的事业,弘扬中国京剧作为自己一生恪守的义务。我父亲在从事翻译和外国文学,戏剧研究的同时,一直在做梅兰芳艺术研究和京剧理论研究的工作。今年5月他患病住院后,手头有两大项工作还没有最终完成,一是他已写成的电影《梅兰芳》的文学剧本,还未能做好编辑和拍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他翻译的任务已完成。而重新订正《纳博科夫译著》则尚未脱稿。这刚好是他至今所从事的两大事业的象征。可以令他欣慰的是他所创作的《梅兰芳》文学的剧本是他用心血的著写,他自己较为满足,也是有关介绍祖父毕生较为完整的一部著作 共25万字 。现在我们全家人都盼望他能早日康复。

读书报:能否谈谈对梅兰芳40年代去台的女弟子,后来写《休恋逝水》的顾正秋的看法?当年梅兰芳对其的看法和评价?

梅卫东:顾正秋女士是我祖父门下正式拜师的弟子,这已经证明了我祖父对她的艺术认可和鼓励。她后来在台湾积极弘扬梅派艺术,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作为晚辈我对她表示由衷地尊敬。

读书报:您本人现在在东京从事银行工作,作为梅氏后人,戏曲是您的业余爱好吗?对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怎么看?

梅卫东:因为我是梅氏家族的一名成员,所以不管我是在东京还是北京,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梅派艺术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业余爱好。从我到了日本以后更加明白了这一点。事实上在我刚到日本的时候,我所认识的日本就有两个,一个是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日本,另一个是《东游记》里的日本,后者好像还在沿着祖父描述的镜头在延续着。松尾国三、市川猿之助、中村习元、松本幸四郎这些位在日本演剧界泰斗们都向我讲述着当年与我祖父的友谊和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盛况,表示了对祖父的怀念之情,他们也真诚地希望两国的艺术家们仍然能够像我祖父那样亲切友好地交往下去。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的生活中这种艺术交流活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日渐增加。我的叔叔梅葆玖继祖父之后也多次率京剧代表团访日结识了年轻一代的日本友人。我也要承担起这方面的许多工作。所以我现在是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做这方面事情的。虽然在银行工作以外再做这些事是相当辛苦的,但我因此也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为弘扬梅派艺术,也为弘扬中国京剧艺术,为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尽绵薄之力。

梅兰芳手书对联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