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格瓦拉的红色传奇

2005-09-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切・格瓦拉画传》 师永刚等编 作家出版社2005年出版

眼前是一本切・格瓦拉画传。

封面和封底都是格瓦拉的黑白头像。封面的一张是格瓦拉衔着一根刚刚点着雪茄烟

的肖像。年轻的脸庞透露出掩不住的沧桑。这幅相片占封面的下半部分。在头像的右上角,是红色英文字体的“切”,其后面亦即封面的右上角,一颗红色五角星特别醒目。头像的左上方,是竖排的书名和两组年份。赫然在目的两个年份告诉读者:这位英雄如果不死,今年七十七――然而他已去世三十八年了。

他显然坐在一张靠椅上,宽大的肩膀向后靠着,硕大的头颅略略仰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则向下微微斜视,加上一头浓密的黑发、卷曲的络腮胡以及又长又浓的眉毛,夹在唇间的雪茄烟像大炮一样高高翘起,立刻让人产生一种睥睨群雄、桀骜不驯又温柔性感的印象。

这本画传名副其实是一本画传。单看封面与封底,就可以看出其设计的精致与编排的精巧。书中分6章生动地叙述了格瓦拉曲折而短暂的一生:第一章介绍格瓦拉的身世、家庭与童年经历的同时,也交代了格瓦拉不肯循规蹈矩、热心革命的思想与性格形成的由来。疾病使他与众不同,个性独特,意志刚强;第二章描述的是格瓦拉通过漫游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各个国家,了解到拉丁美洲人民受到帝国主义掠夺和压迫的严酷现实,结识了大量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树立了革命的理想和目标。这一阶段也是他的世界观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后面四章叙述了格瓦拉以一个阿根廷人舍生忘死地投入到整个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去的高贵事迹,他超越了自己的国籍,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但是,历史时代的局限注定了格瓦拉的悲剧性命运。历史留给我们深深的感叹。

书后还附有格瓦拉年谱,为我们提纲挈领地了解格瓦拉曲折而丰富的一生提供了指南。书中收集广泛的黑白照片,使人仿佛看到一个个定格的历史瞬间,给人以厚重的历史质感,而其间不时跃入眼帘的红色的点线面,则增加了视觉的丰富性和刺激性。红与黑,革命与孤独,浪漫与悲伤,是格瓦拉留给人们最大的感受。书中色彩的运用,可谓意味深长。

书中的文字非常诗意与抒情,流畅动人。而最能打动读者的,还是格瓦拉自己留给这个世界的话――

“革命者的心是红色的,墨水也是红色的,尤其是当蓝墨水用完的时候”;

“我的梦想将没有国界,除了子弹另有决定与安排”;“一个人一生的关键时刻就在于他下定决心面对死亡时。如果他决心坦然面对死亡,他就是个英雄,至于他的事业成功与否,那已经不再是关键。可是假如他不能面对死亡,那么,他永远只不过是个政客”。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格瓦拉是个诗人,而且是个无可救药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他心里存着一个在当时、在现在都不可能实现的世界大同的目标和理想――这注定了他的一生必然是悲壮的理想主义的英雄的一生。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格瓦拉是有点狂热的堂・吉诃德精神的,只不过,他的目标不是如堂・吉诃德那样去企图恢复一个腐朽没落的骑士制度,而是放眼未来,企望世界大同。他不管这个理想是否能够真的实现,他只管努力去实现,用他的生命,他的一生。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我们系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我们绑在一起,我喜欢海员式的爱情,接个热吻就匆匆离去。我要走,我心里难受,可我心里总是很难受。”――格瓦拉特别喜欢的这首聂鲁达的名为《别了》的诗,最为贴切地表达了格瓦拉洒脱不羁又孤独悲怆的人生态度。

作为画传,本书有精美的图片、诗意的文字,以展现有着俊朗的外表、流浪艺术家的气质的革命者格瓦拉的传奇人生。书中有格瓦拉家人提供的家庭生活照,不少是首次公开出版,增加了读者对于这位革命英雄人性化一面的认识,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他的景仰之情。原本,他可以成为一个医生,过着贵族式的生活,拥有幸福的家庭。但是,他却抛弃了这安逸的一切,走上了一条与流浪、流血、牺牲相伴的道路,即使在古巴革命胜利之后,古巴政府中已经出现官僚腐败的苗头时,格瓦拉仍然保持战争时期的革命作风,这是非常难得的。而最让人惊奇的,是书中首次披露了几幅格瓦拉生前拍摄的照片――原来格瓦拉本人就是个摄影爱好者!遗憾的是,所展示的几张照片都是一些街景及风景照,看不到人物照。如果有人物照,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格瓦拉与他周围人的关系与感情,他的朋友和家人对他的态度和影响。格瓦拉,一个流传久远的传奇。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