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人的“文坛联称”

2005-10-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旧时的武林豪杰要出人头地,一靠真本事,拳打脚踢,武功出众;二靠炒作起哄。先起个响亮的江湖名号,再找几个兄弟来个“江湖联称”,像江南七怪、风尘三侠等,一提起来就让人“如雷贯耳”。文人骚客要出名,除了才华横溢,诗文出类拔萃外,最好也要和几个同行一起,来个文坛联称,就像“初唐四杰”、“公安三袁”什

么的,一下子就喊响了,到时候不想出名也不行,一不留神就名垂青史了。

文人的文坛联称,不是官家钦定,而是由同行公认,有的是当时认定,有的系后人奉送,先在圈内喊响,继而走向社会,最后进入文学史。因为是民间产物,所以既乱且杂,良莠互见,没有章法,不过,稍加梳理剔分,亦可大体分为几类。

珠联璧合的。“李杜”,双峰对峙,一个诗仙,一个诗圣,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苏辛”,旗鼓相当,你有大江东去,我有挑灯看剑。“元白”,各有千秋,后世人有文章得意的,就称为压倒元白。“班马”,势均力敌,一旦出现诗文高手,则称为当今班马。

相映成趣的。“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则擅长七古。不过,杨炯曾颇不满意地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卢照邻却很谦虚:“喜居王后,耻在骆前。”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苏、黄、米、蔡“宋四家”,苏为苏轼,黄为黄庭坚,米为米芾,但是蔡却一直为人争论不休,一说为蔡襄,一说为蔡京,至今没有定论。

血缘关系形成的。汉魏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人人出手不凡,各有奇诗妙文。北宋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个个身怀绝技,生时已誉满天下,“三苏”文章人争传诵,当时即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之谚。清代有“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文字性灵,不事雕琢,开一代散文新风。他们不是亲父子,便是亲兄弟,老的遒劲厚重,“庾信文章老更成”;少的英气逼人,“雏风清于老风声”。

强弱搭配的。“唐宋八大家”里,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影响更大,其他四人则稍逊之,不过也都是不得了的人物。“建安七子”里,以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另外六人和他相去甚远,如果没有王粲,不知道这“建安七子”还能不能叫得响。“竹林七贤”中,则以阮籍创作最丰,当然他的酒瘾也最大,终日纵酒谈玄,放荡不羁,可是居然还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文。

凑数沾光的。唐代还有“大历十才子”之联称,计有钱起、卢纶、吉中孚等十人,虽然成就平平,语不惊人,可因凑起了十人之数,浪得“十才子”虚名,竟也在文学史上露了一小脸。南宋时的“永嘉四灵”,即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四人,情况也差不多,小有成就,薄有文名,可是就因为有了“四灵”的文坛联称,居然也青史留名了。

此外,纵观历代文坛,文才渊博有“潘江陆海”,苦吟炼字有“岛瘦郊寒”,楚辞鼻祖有“屈宋”,边塞诗人大腕有“高岑”,田园诗人权威有“王孟”,婉约派中坚词人有“晏欧”,各种文坛联称美不胜收,所联诸位也都个个大名鼎鼎,佳作迭出,堪称一代宗师。

到了近现代,文坛联称之风渐趋衰微,比较有名的也不过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散文界“周氏兄弟”,现代文学“鲁、郭、茅、巴、老、曹”等说法。近来,也有人提出“散文八大家”、“诗歌七贤”,但无人响应,喊了一阵,自感无趣,也就无声无息了。毕竟,文坛联称之类是要靠实力与成就说话的,不是光凭炒作造势就能站得住脚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