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戈壁》给评论家出难题

2005-10-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既有游记的成分,又有回忆录和探险考古的成分。多种写法在《黑戈壁》中都有集中体现,多种文化因素的综合使评论家们很难概括这部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日在京举行的《黑戈壁》研讨会上,评论家们笑称《黑戈壁》给他们出了“难题”。

所谓黑戈壁是指甘肃与新疆之

间东起额济纳河,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西依天山东段的一个大约20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这里最令人神往的传说就是“黑喇嘛”的故事。20世纪初,这个名叫“黑喇嘛”的强盗出现在黑戈壁上,专门抢劫大的商队和政府官员,使这个敏感的地段具有了国际性的影响。民国政府曾出大价钱搜集“黑喇嘛”的情报,很多著名的丝路探险考察家也在他们的著述中多次描述“黑喇嘛”。一时间众说纷纭,留下大量互相矛盾的文献资料。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黑喇嘛”突然销声匿迹,他的下落一直是西部历史学家们探询的内容之一。

作者杨镰,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非虚构文学”方式写作的学者型作家。此前出版过多部关于西部实地考察的专题著作。评论家贺绍俊认为,杨镰是另一种方式的“身体写作”,是人文学者的行为艺术,因为他的定作使用了扎实的调查成果,同时带有人生经验,他有学术目标,但在作品中学术又是次要的,是一部文学含量很重的非考古著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