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留住人类最后的宝藏

2005-10-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人类最后的宝藏――生态景观浏览》是由两位专业生态学家撰写的一部景观生态学著作。按照作者的解释,所谓景观生态学,就是“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从事生态学研究和应用”。在像森林采伐和布局、自然保护区及景区的设置和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绿化建设、维持保护物种多样性等人类实践活动中,都需要应用景观

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及方法。这还是一门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学科。

不管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样,我在阅读这本著作时,还是愿意将它作为一本生态学普及性读物来读。

此书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书中大量精美的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照片,即使按照专业摄影的标准来要求,它们也是非常出色的。对于普通摄影师,甚至那些专业的风光摄影师来说,是难得有生态学家那么多机会去如此之多的自然景色迥异的地方拍照的。何况书中图片还体现了专业的生态学视角与摄影艺术的结合。如果略去文字,此书作为一本难得的自然风景图片集,也同样有其价值。

书中各章分别涉及到森林、草原、荒漠、河溪、湖泊和池塘、温地、海洋,以及整体性的生命和地球等不同类型的生态景观。在每章的开头,作者首先以提要的形式列出该类生态景观的生态功益,以及危害此类生态景观的主要人类活动和潜在后果。文字后面的大量图片提供了对文字内容的有力支撑。可以说,无论在文字中,还是在图片的拍摄和选择中,都深深地浸透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之破坏的忧虑。

近来,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国内又出现了相当多的讨论。而在这些讨论中,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有些人认为许多倡导保护自然的环保人士不懂科学,尤其是不懂生态学;他们在谈及生态学时,往往把这门学科理解为纯然冷冰冰、技术性的学问。我很高兴看到在这本书的作者身上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情怀。例如,在讲到生物多样性时,作者便引用世界自然保护协会、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说法,强调“无论对人类有何用处,各个物种都应该受到敬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项原则”。作者也明确地提出,“现在人们从事的许多生产活动正在破坏自然。有些活动虽然看上去只是破坏了自然的一小部分,它们却可能切断十分重要的生态环节,破坏自然生态学系统的整体性,同时破坏自然的美和自然的和谐状态”,而且,“人类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人类认识世界生态系统的速度”!

我以为,在保护自然的生态学研究中,绝不可能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强调科学知识、态度和方法,而不必顾及伦理学的问题,更不可以把生态伦理学这样的理论与科学的研究极度地对立起来。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可谓是受过专业生态学训练,而且在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专门从事生态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我们看到,他们绝没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凌驾于伦理学思考之上,请看看他们在全书结语中以明确、有力而且富于启发性地语言表述的观点:“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我们的道德的范围、伦理的半径在扩大。我们势必要进入否定物种歧视的高度,尊重大自然的权利,追求人与自然的公平。这也是一种深爱。”

此书的最后一句话,是引用歌德的话:“大自然的最高荣誉是爱,我们也只有通过爱才能与她接近。”如果没有这样的爱,会有理想的生态学吗?

(《人类最后的宝藏――生态景观浏览》,董全、陈吉泉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12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