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化深为浅的大手笔

2005-10-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今年11月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福建省科协和科普作家协会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缅怀这位乡亲不平凡而又成绩卓著的一生。其中,由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选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生命进行曲??高士其科普作品选》就是纪念活动之一。

该书收入高士其科普文章27篇、

科学诗15首,其中包括高士其最重要的科普作品,如《菌儿自传》、《我们的抗敌英雄》、《衣料会议》以及《我们的土壤妈妈》、《生命进行曲》等。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我有幸重读了高士其的这些名篇。

在我看来,通俗是科普作品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如果科普作品达不到这一要求,就丧失了写作的意义。然而,要将专业性很强的科学知识,写成一篇科普文章,讲清其中的道理,让专业外的读者看得懂,绝非易事。在这方面,高士其堪称大手笔。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通俗性,一般高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读得懂。例如:土壤成因是一个大课题,专业上可是用几门课程来讲解的。然而,在《土壤是怎样形成?》一文中,高士其却仅用一篇千字文,就勾勒出一幅土壤进化的画卷,使少年儿童读者也能大致了解这一过程。

高士其怎样使科学知识脱下庄重的专业礼服,走出专业的门槛,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呢?掩卷而思,笔者认为,他的作品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艺术手法。

一是拟人化。高士其是微生物学家,对于微生物非常熟悉。对他而言,平铺直叙地介绍微生物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然而他明白,这种写法效果不佳。因为微生物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在普通人眼里显得神秘而不可知。为了拉近微生物与读者的距离,避免枯燥虚化的叙述,他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微生物描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菌儿自传》中,高士其借鉴鲁迅《阿Q正传》的写法,将“菌儿”拟化为阿Q似的人物,从而将细菌的最基本知识、细菌与人以及工农业的关系娓娓道来。正如诗人藏克家在《给高士其同志》的诗中写的“你的菌儿能够说话,你的诗句通俗有影响”。

在《菌儿自传》的开头,微生物作自我介绍:

“我的身躯是那么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棵白菜……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合群,所以变来变去总是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作‘菌儿’。”

这就仿佛马戏团开场前一个可爱的小丑登场亮相,几句俏皮话一说,就把读者的好奇心紧紧地抓住了,也消除了读者对的陌生感。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在高士其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如在《时间伯伯》里,将时间拟化为“最伟大的旅行家”;在《太阳的工作》里,把太阳拟化为“勤劳的农民”。他的《热的旅行》、《电姑娘》、《灰尘的旅行》、《蚯蚓先生和蜜蜂姑娘》等作品中也都运用了拟人化手法。通过拟人化,能够化陌生为熟知,化抽象为具象,化枯燥为生动,使叙述主体可感可知。

二是形象的比喻。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说:“高士其善于应用比喻,用读者熟悉的东西来比喻读者不熟悉的东西。”

例如,在《光的进行曲》中,他这样描写光与太阳、星星的关系以及光的来源:

“太阳是你的母亲,/星星是你的亲人,/那遥远的银河上,/是你的第一故乡。”

如此平实朴素的比喻,谁无法理解呢?!

高士其的比喻不是表面化的比拟,而是深刻地把握“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显得巧妙而深邃,让人回味无穷。例如:在《天的进行曲》中,他通过两个十分贴切的比喻,把天空与天体的关系表述得明了而清晰:

“天在变化。/天空变成了天体,/天体变成了天空,/天空就是疏散的天体,/天体就是密集的天空,/像乡村是疏散的城市,/城市是密集的乡村,/像蒸汽是疏散的水点,/水点是密集的蒸汽。”

又如,在《我们的土壤妈妈》中,高士其把土壤比喻为“地球的肺”、“地球的肾”、“地球的胃”、“地球的肝”,用“肺”、“胃”、“肝”的功能来表述土壤复杂的化合反应而产生的积极作用,其比喻之贴切,令人拍案叫绝!

三是尽量选用浅显的语言。看高士其的文章,就像听邻家爷爷讲故事一样,没有生僻的字眼、华丽的词藻,理解起来毫不费劲。

高士其曾多次提到语言通俗的重要性。在《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读物》中,他说:“还必须熟悉他们(孩子)的语言。所有用词造句都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要写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在《自然科学通俗化问题》中说:“自然科学通俗化问题,就是怎样把科学的材料,变成人民的语言的问题。”“有了丰富的材料,而且经过思索与整理之后,怎样动笔呢?那就要从学习群众的语言开始了……科学工作者要善于运用人民的语言,来写科学作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高士其的科普作品中,始终贯穿了他的这一创作思想。

在《细菌世界探险》中,写到“细胞有多么小”时,他这样描写:

“有的说:‘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我们眼珠就比它大多少万倍呀!’

有的说:‘好几十万个细菌挂在苍蝇的毛腿上,我们也看不出来。’

有的说:‘一根汗毛、一粒最小的灰尘,也比细菌重几百倍。’

有的说:‘针头那么大一点儿地方,就可以容纳几万万细菌。’

有的说:‘一滴污水里,可以含有几百万到几千万个细菌。他们在一滴水里面游泳,就好像在大海里一般。’”

语言朴实无华,读者阅读起来毫无障碍,虽然没见过细菌,但也可以想像出细菌小到什么程度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