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因斯坦:作为偶像的存在

2005-10-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今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100周年和逝世50周年,国内关于爱因斯坦的图书出版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当当网上搜索可发现,书名里包含“爱因

斯坦”的就有约60种图书。其中有爱因斯坦的文集、情书集,有面向不同层次读者的传记,有关于相对论和宇宙学的科普书,有对爱因斯坦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等等。有意思的是,有几本书实际上和爱因斯坦并没有多大关系,像《爱因斯坦的梦》是一部小说,《爱因斯坦的冰箱》是一本故事书。

在今年出版的有关爱因斯坦的图书中,有两本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本是《亲爱的爱因斯坦教授:小朋友写给大科学家的信》,一本是《镜头下的爱因斯坦》。后者原书名是“The Einstein Scrapbook”,直译即“爱因斯坦剪贴簿”。这本书也确实是一本剪贴簿,其剪贴的内容包括爱因斯坦的照片,爱因斯坦的出生证、毕业证、论文手稿、荣誉证书、信件等文件,人们绘制的爱因斯坦的漫画,报纸上关于爱因斯坦的报道,等等。这样的编书思路,根本不像是对待一名科学家,而完全是粉丝们对待其偶像的方式。假如今天的“玉米”们为他们的春春出本书,大概也可以如法炮制吧。

“一个可喜的迹象”

爱因斯坦是一夜成名的。好制造轰动效应的新闻记者,在1919年11月7日向世界报道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获得证实的消息,报纸上的标题包括:“牛顿的概念被推翻”、“天上的光线都是弯曲的”,诸如此类。爱因斯坦由此走上神坛。爱因斯坦对自己被奉为偶像是怎么看的呢?通常的说法是,他并不太受用。他有一句话广为人知:“命运对我蔑视权威的惩罚,就是将我也变成了一个权威。”1927年爱因斯坦曾给一个朋友写了一首打油诗:

无论我去到何方,到处有我的肖像;在书桌上,在大厅里,或挂胸前,或悬高墙。人们的游戏多么新奇,殷殷恳求:“请你签名”,不容学者有半点儿推辞,非要他写下几笔才行。听着耳畔这阵阵欢呼,有时我被弄得稀里糊涂;偶尔清醒时我竟会怀疑,真正发疯的莫不是我自己。(《镜头下的爱因斯坦》,第150页)

另一次,爱因斯坦更加直接地谈到自己的看法。他说:

在我看来,个人崇拜总是没有道理。固然,大自然在她的儿女中间并不是平均地分配她的赐物;但是,多谢上帝,得到优厚天赋的人是很多的,而我深信,他们大多数过的是淡泊的、不引人注目的生活。要在这些人中间挑出几个,加以无止境的赞颂,认为他们的思想和品德具有超人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不公正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意识到这种离奇的情况,就会无法容忍,但有一点却也令人感到欣慰:在这个被大家斥为物欲横流的时代,居然还有人把那些一生目标完全放在知识和道德领域中的人看作是英雄,这该是一个可喜的迹象。这证明,大多数人是把知识和正义看得比财产和权力更高。(同上,第148页)

这里,爱因斯坦同样对偶像崇拜表示了反对意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后面几句话。尽管他所断言的“大多数人是把知识和正义看得比财产和权力更高”大可怀疑,但他说人们崇拜知识英雄乃是“一个可喜的迹象”却很有道理。偶像崇拜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我们无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也就难以对它进行控制。偶像崇拜现象自古而然,未来也不可能消亡。如今是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沦为拜物教的信徒,如果有人崇拜的是科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大师,大可以感到欣慰。

《镜头下的爱因斯坦》:明星写真集

如前所述,这本书“剪贴”了有关爱因斯坦的若干重要文献资料和一些照片。全书包括爱因斯坦的年表、个人生活、科学成就、政治活动、犹太情结以及爱因斯坦与美国、爱因斯坦的休闲活动、与孩子们的通信、奇特的档案、爱因斯坦的神话现象等10章。收罗的材料无所不包,希奇古怪,简直像一个万花筒。全书很薄,仅有大约160个页码,其中大部分是图片(包括文字材料的复印件),文字大概只占四分之一的比重,但却能让读者对爱因斯坦有一个相当全面的了解。不能不说这本书的编者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剪接师”。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四篇革命性论文的复印件;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参加政治活动的情况,了解他就世界和平、核武器、麦卡锡主义、社会主义等问题发表的见解。在书中再次读到了他那著名的“管子工宣言”,而且这里还有宣言的复印件。那是1954年,当《记者》杂志询问爱因斯坦怎么看待麦卡锡主义下知识分子的处境时,爱因斯坦回答道:

我不愿分析这个问题,而只想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我的心情:如果我重新回到青年时代,并要决定怎样去谋生,那么我绝不想做什么科学家、学者和教师。为了求得目前环境下还可以得到一点点独立性,我宁愿做一个管子工,或做一个沿街叫卖的小贩。(同上,第69页)

有意思的是,一家管子工公司看到这则宣言后,向爱因斯坦表达了“合作”意愿,并说打算将公司改名为“爱因斯坦与斯坦利管道公司”。着实很好笑!

书中还有更为轻松好玩的内容,而且其中一些文献和图片以前在国内还不曾看到。比如那些五花八门、内容离奇的来信,比如爱因斯坦进行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航海时的照片,等等。书中也没有回避爱因斯坦生命中的阴暗面,比如其遭人诟病的私生活等等。总的来说,这本书虽然像一本明星的写真集,但还是再现了一个伟大、真实、复杂的爱因斯坦。

《亲爱的爱因斯坦教授》:小小追星族的来信

这本书中前面有爱因斯坦的孙女写的序言、《我只是有些好奇――爱因斯坦小传》、《爱因斯坦的教育理念》等几篇文章,都颇具价值。当然,全书最吸引人的是60多封孩子们写给爱因斯坦的信,其中爱因斯坦写下的一些回复更是弥足珍贵。

从这些信件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巨大的影响力。很多孩子在信中向爱因斯坦讨教科学问题,还有不少孩子向他报告学校里成立“小爱因斯坦社”(从书中来看,这个名字的科学小组当时在美国堪称遍地开花)的情况,对相对论和宇宙感兴趣的孩子也不在少数……我们不知道这些写信的孩子后来有没有成为科学家,但可以肯定,爱因斯坦造就了无数追星族,激发了一代乃至数代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这是“爱因斯坦崇拜”现象最正面的意义之一吧。

我最感觉好玩的是,孩子们表现出的那种童真和幽默,以及爱因斯坦回应的机智和风趣。看看这封信:

我本该早给您写信,要是我早知道您还活着的话。我对历史没兴趣,我以为您是18世纪左右的人,我一定把您同牛顿,或是其他别的什么人搞混了。(《亲爱的爱因斯坦教授》,第107页)

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我得向你说声抱歉,我还活着,不过‘一定’会有补救的办法的。”(同上,第109页)

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则写到:“我在报上看到您的照片,我觉得您应该理头发了,那样会好看些。”(同上,第164页)书里没有爱因斯坦的回信,不知他会作何反应,是会心一笑吗?

爱因斯坦的有些回信则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完整观点,尤具价值。比如,一个孩子问他“我们可以既相信科学,又相信宗教吗”,爱因斯坦作了相当简洁但完整的回答:

科学家相信每一个事件,包括与人有关的事件,都是基于自然法则。因此科学家不大可能相信,事件的发生会受到祷告的影响,或说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影响。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对于这些未知力量的知识现在仍然很不完善,所以相信一个终极的、决定性的神灵的存在,最后就成为一种信仰……

另一方面,任何潜心追求科学的人都相信,在宇宙运行的规律之中,也显示出某种神灵的存在,其远远超出人力……

总的来说,这两本书都非常新颖,可读性很强,特别值得向大、中、小学生推荐,当然,对爱因斯坦感兴趣的成年读者也一定会喜欢的。

著名的爱因斯坦研究专家派斯著有《一个时代的神话――爱因斯坦的一生》(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6月第1版),详尽探讨了“爱因斯坦崇拜”现象。他说:“不论被人们长期传诵或很快忘记的是什么,他的持久的伟大性都将在于他的科学。”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说科学家发明的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寿命(就像托勒密的地心理论,牛顿的绝对时空),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深刻的人道主义、追求真理和公正的精神、独特的人格魅力却可能具有永久的影响力。

(《镜头下的爱因斯坦》,(美)罗森克朗兹著,李宏魁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28.00元;《亲爱的爱因斯坦教授:小朋友写给大科学家的信》,(美)卡拉普丽斯编,李宏魁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1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