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宏?与明基的品牌故事

2005-10-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小舞台也可以打品牌

宏?很幸运,推出第一个产品――小教授即一炮而红,原因是产品有利基市场,也就是教育市场。类似的产品电脑学习机在市场已有5年以上历史,价位大约在300美元左右,小教授一号的价格降到150美元以下,性能又比较好,在教育利基市场很容易驰名全球,业务

飞快成长。再加上品牌创新形象佳,品质也很好(由台达电代工),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小教授一号的利润很高,毛利在3成到5成,净利也有一成以上。宏?做了那么久的个人电脑、营业规模也不小,利润都没有这么稳定、这么好。

打品牌,规模不必大

小教授的成功印证了一个道理:打品牌,规模不必大。像Cross笔只有一亿美元的规模,比起其他大品牌只是个零头,品牌价值却很高。

规模和品牌之间的关联,要分实际规模和相对规模来看。以巨大自行车为例,巨大不大,但是在那个细分市场里它很大。因此,重点不在规模大小,而是你在所属的细分市场里大不大,小教授在自己的市场里就很大。另一方面,有些市场天生就很小,像电脑产品跟自行车就不能比。大小是相对的,重要的是在自己所属的细分市场里,相对而言不能小。

打品牌可以自己界定舞台,规模小的时候,要自己去界定小的舞台。在小舞台上,你虽然小,还算是一个角色。自己明明很小,偏偏要去打大舞台,成功机会当然渺茫。所谓的小舞台有两种,一种是指新产品的初期市场,另外一种是指在成熟的大市场中找到利基市场。

不同的是,在成熟产品中找到利基市场,相对而言可以比较稳定,因为大公司已经确定看不上这块肉;新产品的初期市场则较不稳定,但是它会持续成长,成长就会吸引很多新的竞争者,此时就要有打主流战的准备。也就是说,在利基市场领先之后,一定避不掉主流战。打主流战跟打利基战完全不一样,如果没有掌握好打主流战的经营能力,就会遭逢危机。美国很多电脑公司最后都以失败收场,就是因为他们很会打利基市场,却都在主流战场上败阵而归。

打品牌的使命感

宏?在利基市场打赢,后来还能在主流市场存活下来,主要是因为气长。气之所以长有几个原因:一,我们有长期作战的决心,就算吃苦也愿意打,而美国公司吃了苦头就弃守;第二,我们管销费用相对较低;第三,我们有韧性、弹性,在困难的时候,可以调整策略,消耗较少的体力;第四,使命强,留着Ac鄄er这块国际招牌,对很多台湾人意义重大。美国人连康柏公司、IBM的个人电脑事业这些大牌子都可以不要了,当然气不长。

另一方面,台湾打品牌经常受个人主义驱使,是CEO或高层干部的理想或是雄心使然,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弃守。美国人打品牌,本来就是他的工作,品牌是他们的一种工具,打不下去可以放弃,没有愧对使命的问题。这其中还有文化差异,美国人打品牌很自然,不打才怪,美国的企业文化认为代工没有出息;而台湾是认为打不打品牌不要紧,两边文化相差十万八千里。

宏?的品牌路

我一直强调,打品牌关键绝对不在规模,而是在产品特色,特色来自创新、有竞争力。产品有特色,再加上有营销能力,才是品牌成功的两大要素。

宏?的营销能力是通过付学费逐步学习来的。渠道的管理,从过去的通过进口代理商,到现在发展成自己担任进口商,亲自面对经销商、零售商。接触的广告商与媒体,也从过去的专业媒体,到现在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所以我说,宏?成立的第一天,就有品牌管理的观念雏形。我们设置一笔营销发展基金,补贴经销商做广告,还要求这些广告必须符合宏?的基本要求。当时规模小,不可能用太复杂的系统来管理品牌,直到1998年王文璨由欧洲调回总部负责营销之后,才引进一套复杂的品牌管理系统。

宏?应该是台湾第一家“来者有拒”的外销公司,我们会“挑”门当户对的经销商,不是说有订单、想跟我们买,我们就会卖,这也是品牌管理的重要概念。品牌不只是互通有无的贸易,更要注重营销、形象。虽然有很多代理商想代理宏?产品,我们却精心挑选,原则是对方必须有意愿长期替宏?打品牌,还要有技术能力能为我们做售后服务。这些观念现在看起来都很普通,但是在二十几年前却很先进。我们甚至远赴海外实地考察经销商,要知道他们卖什么产品、背景如何,还要实际面谈。宏?跨入电脑业之后,依旧跟很多当初代理小教授产品的经销商继续合作,只是随着公司规模变大,从独家代理变成非独家代理。

从利基市场慢慢进入主流市场

我们从利基市场慢慢进入主流市场,做个人电脑初期也是在利基市场。时间拉回1986年之前,做电脑的厂商虽多,但是做兼容电脑的业务方兴未艾,康柏1982年率先推出兼容电脑,宏?则在次年底加入,在全球算是领先,因此可以打入利基市场。宏?的产品是开拓IBM卖不到的市场,比如说IBM打进台湾的大企业,宏?就走进中小企业市场;又如IBM毫无兴趣的拉丁美洲小国家,也是宏?的利基市场。可以这么说,电脑虽然已经是主流产品,但是主要品牌商还没有打到的市场,都算利基市场,就有挥洒的空间。正因为我们在利基市场打出名堂,才会有1986年的“龙腾国际,龙梦成真”,决定大规模打出战场,引起美国做调制解调器的Multitech公司的注意,禁止宏?产品在美国贩售。我们后来才发现,不只美国,荷兰、德国等全球各地几乎都有Multitech,于是决定改名,1987年9月正式改名Acer。

重新命名时,当然不能再有tech的品牌,我还记得,在Multitech时期,我们跟Microtech都设在科学园区,展示会上也彼此相邻,有一本德国杂志把我们的产品误写为Microtech,结果订单都跑到他们那边去。这表示有tech这种名字的公司太多、不够独特,当有机会改名字,我们毅然决定放弃这类名字。

由于有过去命名、CIS的经验,在建立Acer这个品牌时,我们事先就有很多想法,包括名字只要四、五个字母,两个音节。本来要用M开头的字母,通过电脑扫描,找出两万多个字,寻寻觅觅都没有适合的。这个案子是找奥美合作,我们每想到一个名字,便通过奥美去查是否有同名的公司。奥美在台湾的艺术总监是个澳洲人,他偶然在拉丁文字典里,找到ACER这个字。Acer这个字很容易就会连想到ace(好球、一流),查证之后,发现没有同名的公司,立即决定采用。我们事后又发现,Acer的拉丁文是很有活力、很有精神的意思,更觉得这个名字取得恰到好处。1988年我到摩洛哥开经销商会议,才在街上发现有acer,原来是一种槭树的学名。

因为时间有限,奥美物色了一位曾经为澳航设计标志的澳洲设计师为宏?设计标志。一般标志的设计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给他一个月。设计之前,他和我们深入访谈,了解我们的目标、文化与需求,甚至还研究了竞争者。他设计出一百多个样式,筛选剩下七八个,再找公司员工投票选出最后三个,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终于拍板定案。我们称这个图案叫箭头,因为有菱形,也叫“diamond”,当时的想法是要有科技感、速度感。

(本文摘自《全球品牌大战略――品牌先生施振荣观点》,施振荣著,中信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