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光同行

2005-10-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2005年金秋十月,是叶培大先生的90岁寿辰,至此先生从教已经整整65周年了,同时也是北京邮电大学创建50周年的华诞大庆。这一岁

月之间的偶然重叠,在北邮的校史上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印记。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与光同行――叶培大传略》一书,翔实地记述了这位高风大智的著名专家的90年人生浮沉、65载讲坛耕耘。书中所配120张左右的精美照片,在展现叶先生瞬间风采的同时,也记录了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历史足迹。

东方启蒙 洋式教育 学通中西

作为长子的叶培大的启蒙教育是随父亲叶时茂在私塾设教开始的,不外乎也是初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及《增广贤文》等等之类,再读四书五经。两年后,他进入新场镇小学便直接从三年级起就读了。12岁,叶培大读完了高小,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于新场镇小学,而后又顺利考中了大名鼎鼎的民立中学。

对他来说,民立的一切学习方式都是全新的,从初三起,即有英美教员任课,英语作为重中之重,除国语外的全部课程――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甚至中国历史、地理――都实行全英语教学,即便是中国教师教课也是如此。每周还必须交一篇英文作文,考查极其严格,“不合格”会被退回重写,学校还将其名张贴公示,学生们把此举戏称为校长请君“吃大菜”。

六年后,作为对父亲的回报,叶培大在全上海的中学毕业统考中,以“甲等”之评名列前茅。这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西式的教育,带给叶培大终生的收益。

当时光之箭经历数十年的穿越,到达叶培大年近七旬的时候,他站在大学讲台上,以一口纯正的英语,浪漫潇洒地给师生们讲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时候,随着思绪的飞扬,或许他正是在心底里重温着那年少时在民立的欢乐日子吧!

到新中国成立整整30年后的1979年,叶培大有了机会第一次出国。他前往荷兰参加了“欧洲光通信国际会议”。这次在欧洲短短两周的停留,叶培大不仅强烈地感受到了世界通信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景,而且在飞利浦等世界知名电子企业的参观也让他大为感慨。

此时,叶培大瞻前地意识到,条件成熟时北京邮电学院一定要大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此,当务之急之首,就是要奠定扎实的英语基础。他谆谆告诫大家尤其是学院的青年教师、研究生,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所准备的人们的。

但在中国国门初开之时,这一正确的主张却引发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毕竟在此之前,英语在中国差不多属于一个禁区,就连叶培大这个“老英语”当年讲课时除了专业词汇,也是根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因此,虽然“科学的春天”已遍拂神州大地,但长期以来极左思潮的巨大影响还是时有一些乍暖还寒的气息的。他第一次出国审批时,就有人站出来反对说,让叶培大这样的知识分子出国,他回来岂不就更加“翘尾巴”了吗?如今他又大力提倡学习英语,校园里也就不免传出了诸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上台大搞复辟了”之类的风言风语。甚至有一次,当时已身为北邮副院长的叶培大下到教学一线检查工作,教室黑板上竟赫然写着“打倒叶培大”五个粉笔大字。凡此种种,叶培大都一笑了之,他深信这场复兴中华民族的巨大变革将再不会逆转。

叶培大身先士卒,在他给研究生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上全部采用英语讲授,以之为表帅作用。在他担任北邮院长期间,又突发奇想,干脆开设一门用英语讲授的文学欣赏类的选修课,岂不一举多得?

他原本就非常喜欢英国文学作品,尤其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他最为欣赏的是著名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尤其是剧中法庭上那场关于“一磅肉”的经典对白。首先是找相关的教材,他委托一个学生赶快帮忙物色,好不容易终于淘到了一本英文版的《Tales From Shake speare》,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当时他考虑到本科生的接受程度,这门选修课便主要是针对教师和研究生而开设,一周一次,整整讲了一学期。讲台上,叶培大神采飞扬、抑扬顿挫,他从《威尼斯商人》到《仲夏夜之梦》,再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哈姆雷特》、《奥赛罗》,又从《李尔王》到《麦克白》,带领着大家兴致盎然地在纯粹英语的课堂环境中、足足地做了一番莎翁戏剧的全程巡礼。

一所工科大学,一个微波和光纤通信的专家,一门用英语讲授莎士比亚的课程,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元素,在叶培大的良苦用心下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带给了我们一种无比美妙而奇特的感受。

让天安门广场都听见

1948年年底,中央广播电台得到上峰命令,要求尽快拆除所有重要设备,准备装运至台湾,中波台的大功率发射机亦在此列。但是,大家谁都不愿意拆除自己倾尽心血、历时两年才制造成功的机器,更不愿意把机器运往孤岛台湾。这一天,身为项目负责人的叶培大被传到了台长办公室。台长吴道益严肃地告诉他南京警备司令部已经威胁过电台了,如果再不赶快拆装,就要把叶培大这一干人等悉数抓了起来。他无奈地对叶培大说,现在他暂时还在中间替他们顶着呢,希望他们尽快动手吧。叶培大回到机房后,和前来共议对策的钱凤章等人商量决定,为免除不必要的危险开始动手拆机,嘱咐大家尽量拖延时间以消极应对。实在没办法时,就将射频电桥上的一个关键部件秘密扣留在南京。

可惜,没等叶培大他们磨洋工般地耗到南京解放,1949年春节前,南京当局就命令广播电台马上装运设备,连同相关人员全部迁往台湾。因为电台设备过于重要和庞杂,当时当局专派了一艘军用登陆艇武装押运,由上海起程直驶台湾,叶培大他们也不得已拖家带口地随之上路了。

到达台湾后,紧张的空气松弛了许多。叶培大在出发前就获知,此艇只在台湾做短暂停留,最终还要前往香港、广州。在台湾逗留期间,当局希望叶培大留下来,以便尽快重新组装设备、恢复运转,并许诺说将委任他为台湾广播电台的副台长之类的诸多优厚条件,但内心早已对这个政府丧失了信心的叶培大都一一婉言回绝了。十多天后,叶培大告别了那即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的、他亲手制造的机器设备,和吴守一一道,继续携全家随艇沿中国的海岸线南行,他们先抵香港,然后到了广州。

1949年夏天,叶培大重新投入到他的母校――北洋大学的怀抱中来。

1950年国庆一周年前,安装天安门广场大型广播系统这一意义非凡的重要工作摆在了工务处和叶培大的面前。

当时天安门广场并不像现在这样开阔,其四周建筑物众多而杂乱,使声音的交相反射状况非常严重复杂。为了让广场到处都能清晰地听到从天安门城楼上传来的声音,避免可能产生的断续音、回声以及某些因局部屏蔽而导致的“哑”点,叶培大和他的同事们在制定了一整套详尽的设计方案之后,亲自在广场上反复地进行现场逐点测试,以确保广场四周同等的收听效果。最终,依据实地细致入微的勘测数据,叶培大他们成功地设计安装了天安门广场的广播系统。

国庆一周年这一天,盛大的阅兵仪式和沸腾的群众游行之前,从天安门城楼上传来了洪亮而清晰的声音,“……今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第一周年,我全国人民武装部队正在热烈地欢度我们的国庆大典……”,朱德总司令的国庆致辞,清晰地传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这时候,经历了数个月的努力工作、迎来了令人自豪的绩效的叶培大和他工务处的同事们,应该是最为兴奋和幸福的吧!

奠基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前行者

诚如业界公认所言,叶培大是“新中国微波通信的领路人之一”,他又是“新时代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奠基人之一”。

今天的时代无疑是网络的时代,不过,现在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其实还只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无疑,作为前行者,叶培大的想象是远远超乎于今日的现实的。

1991年的美国,时任参议员、后为副总统的戈尔在全球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即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还从来没有一项工程像“信息高速公路”这样受到全世界各国首脑和政府的一致重视。

面对这一波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浪潮,叶培大继多方奔走、反复呼吁、终使通信高技术纳入国家“863”计划之后,又发起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八五”通信建设基础性的关键研究项目。他主持完成了“通信网大系统理论及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这一课题,其咨询报告迅速经邮电部转报国家科委、国务院。

1993年,由副总理邹家华领导的、20多个部委副部长和国家银行行长联手工作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成立,叶培大出任了专家咨询组首任组长。联席会议着手统一规划“三金(金桥、金卡、金关)工程”等系列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揭开了我国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序幕。

同时,叶培大还时时关注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进展实施。他曾借媒体采访多次向国务院呼吁,中国应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委员会,并建议一把手由朱?基总理来担任。2001年7月,国家宣布正式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朱?基出任了组长……

经过短短20年的迅猛发展,光纤通信如日中天,目前光纤性能每10个月左右就可以提高一倍,而价格则下降一倍,其携带信息的总容量也在迅速地攀升。但面对我国光纤通信事业与先进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的一段差距,叶培大这个专家极为关注更深层次的技术原因,在一次接受《光明日报》的采访时,他曾这样语重心长地说:“忽视基础将永远落后!”2000年,在《高科通信》的访谈中,他又反复提到这个问题。

他说,“光纤通信的建设,不只是光纤问题,相关设备也要跟上去。”

“光纤通信近来已达到很高水平,实验室里光纤通信速率已达3.2Terabits/s 即3200Gbits/s ,折合话路即一条光纤同时可传3000多万个电话,亦即两条光纤可以由6000多万人同时用它来对话,这已经是常人不大可以想像的了。但是考虑到互联网和多媒体的爆炸般的发展,通信速率要求在不远的将来可能要高达几百个Terabits/s,甚至几千个Terabits/s,亦即到达Petabits/s 即l000Terabits/s 数量级,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呵。”“这就要求研发很多创新器件,组成创新的超高速网络,开发创新的特大软件。据悉,美国贝尔实验室已集中大量的人才去做这类工作。我们的科研也不能只看眼前,忽视基础、削减超前项目研究,结果必将永远落后。”

如今的Internet不过只是“羊肠小道”而已,信息高速公路才真可谓是宽阔快捷的高速公路!奠基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前行者叶培大告诉我们,他相信再有十年左右的发展,理想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就会变为现实。(本文选自《与光同行》,有删节。)

《与光同行――叶培大传略》 李斌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0元 2005年9月

▲叶培大的父亲叶时茂,毕业于上海神州法政专科学校,《芥子园画谱》等收有其山水画作。寄情书斋,执教为生。

▲1937年,在北洋工学院期间的叶培大。

▲1999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界通信大会上,费城市市长亲自授予叶培大美国独立宫金钥匙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