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朴世直揭秘汉城奥运会火炬手

2005-11-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朴世直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组委会主席,他成功地领导组委会举办了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汉城奥运会的伟大成就将永远载入史册,无论是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还是希望承

办奥林匹克的所有的国家来说,这都是可以借鉴的一次盛会。朴世直所著的《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讲述了汉城举办奥运会的前前后后。

无名小黑山岛的教师

1988年8月中旬一个炎热的下午,离西海岸最远的小黑山岛小学教员郑善万(32岁)先生,因放暑假回到了老家木浦。他与不久就要临产的妻子一起为即将出生的孩子购买婴儿用品。刚刚回到家还没等怎么休息,电话铃响了。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了校长的声音。校长问他想不想参加汉城奥运会的义务服务活动,他说非常愿意,可是目前无法离开,只好以后再说了。过一会儿,从住在小黑山岛的执事高义淑女士那里又打来了电话。

她说:“汉城的一位长老委托我向他推荐一个人。条件是:身高1.75米以上,年龄30岁左右,身体健康,品貌端正的小学教员。我正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发愁呢,想来想去觉得您比较合适,就把您给推荐上去了。”

没过多久,住在汉城的那位长老卢义勇把电话直接打到了郑先生家里。卢长老询问了他的个人信仰和家庭情况等,然后问道:“能不能坐今天的飞机到汉城来一下?”郑先生在电话里问卢长老,为什么选中了他,同时问他去汉城干什么?卢长老只回答:“这都是朴委员长的意思,他想让工作在偏僻孤岛上的教员直接参与奥运会,以此勉励那些工作在孤岛上的教师们。”他还说:“朴委员长想和你直接面谈,请您务必来汉城。如有可能,最好穿正装。”

郑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他对卢长老说:“我现在没有夏天穿的西装,今天恐怕去不了。”对方却说:“不管怎样请您坐明天头班高速列车进京,我去车站接你。”对郑先生来说直接参与奥运会一生也许只有一次。他怀着喜悦与不安的心情坐上了凌晨发出的头班高速列车。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了汉城。与出来迎接的卢长老见面后,他被引领到普拉扎宾馆的一个房间。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怀着紧张的心情坐在圆桌旁等候。我对他鼓励一番之后开始了正式谈话。我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信仰情况、家庭关系,并将整个谈话内容都一一记录下来了。

然后我对他说:“今天突然请您进京,您肯定非常想了解具体情况吧,这些以后都会慢慢知道的。今天的事情请您暂时不要对任何人讲。”20分钟的面谈结束后,郑先生返回了木浦。路上他左思右想也不得其解。开学日期日渐临近,他又回到了小黑山岛。不久,卢长老又打来了电话,说:“做好在汉城滞留一个星期的准备,限9月12日以前进京。”郑老师说:“我是公务员,没有正当理由是不可以擅自离开一个星期的。所以,请奥林匹克组委会给校方一份正式公函。”卢长老说,如果办手续的话,秘密就会泄漏出去,到那时候就只好换人了。所以请你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请一个星期的假就行。

点燃圣火的那一瞬间

组委会考虑到9月17日交通拥挤会影响三位点火者按时到达主会场,16日晚上便特意安排他们住在组委会提供的住处。

17日凌晨6点,三个人来到主会场进行了最后的演习。林春爱小姐从前没有参加演习,这么一来,整个编排一下子都变了。以往的练习都是孙基祯老人作为最终火炬手绕场一周后来到圣火台下面,将火炬传给郑先生的。而现在突然改成孙翁担任先导火炬手,林春爱小姐担任最终火炬手。

因为开幕式的迫近,林春爱小姐很紧张,所以练习时的动作也显得不自然。由于时间关系,练了几次以后便叫他们三个人到休息室等候去了。

一切准备就绪,宣告全人类的大庆典――汉城奥运会开幕的号角终于吹响了。

在超越理念、超越社会制度,手拉着手,跨越障碍,追求团结与和平的气氛中,在数万名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各国运动员开始入场了。

随着160个国家体育代表队的入场,五环旗的升旗仪式和圣火的点燃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当第一百个国家代表队入场的时候,火炬手休息室里传来了指挥部要求他们做好准备的通知。郑先生重新整理了一下服装走了出来。当他经过主会场出入通道准备去地下通道待命时,成千上万的狂热观众映入了他的眼帘,紧张使他浑身直打哆嗦。

三名点火手已经各就各位等待着传呼信号。郑先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是,他觉得两腿发软,手心直冒汗。突然,周围响起一片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他抬头一看,大型电子显示屏幕上映出孙基祯老人高举火炬正向主会场跑道跑进来的画面。

象征老一辈的孙基祯老人非常激动。他高举着火炬,几乎是跳着舞跑完100米的。他将火炬传给了等在那里的林春爱小姐。

象征年轻一代的林小姐绕场一周,来到了圣火台下面。接到信号已等候在那里的三个人,面向林小姐并肩站在那里。

郑先生从林小姐手里接过火炬,将另外两个人的火炬点燃,然后按指定方位三个人登上了圆盘型升降平台。就在他们登上平台的一刹那,平台开始徐徐上升了。

圣火炉的高度是21米,乘升降平台到圣火炉只需要15秒钟。但是,这短短的瞬间却让人们感到仿佛是永恒。到达顶端的三个人,将手中的火炬在空中挥动了一下,然后转过身去,同时把火炬送到了圣火炉。约过了四五秒,象征和平的神圣的火焰终于熊熊燃烧起来了。

当时,三位点火手中的另外两个人分别是汉城初中三年级学生孙美廷小姐和国家马拉松选手金元卓先生。主修韩国舞蹈的孙小姐曾获得过东亚舞蹈比赛学生组的金奖。

而金先生是建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在校生。曾在1988年3月举行的东亚马拉松大会兼奥林匹克选手选拔赛上获得第一名。孙小姐是韩良顺教授推荐给我的,金先生则是体育界选拔出来的。

从教育、体育、艺术三个方面各选一人,正是为了象征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和汉城奥运会徽章上的三极思想。碰巧的是,他们三人和两位最终火炬手的家乡分别代表着我国的东、西、南海和北方以及中部地区。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组合。

为了保守秘密,选择这三个人的时候没有和组委会其他成员商量。这是我冒着生平最大的风险独自决定的。

(本文摘自《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韩]朴世直著,中信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