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诗歌要繁荣,就要百花齐放

2005-11-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诗歌是人类发展中不败的花朵,今年的诗界尤其热闹,仅两个月间,就有3个大型的全国性活动分别在新疆、马鞍山、广州举办。伴随着这些丰富多采的活动,不同主题的诗歌论坛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诗歌活动此起彼伏

11月7日,帕米尔诗歌之旅、中国诗歌万里行、

南疆・青春诗会等三项诗歌活动在新疆南疆地区举行。中国诗歌万里行由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坤集团公司共同发起,参加三项活动的诗人们在南疆地区进行了为期7天的采风考察活动,行程达一千余公里。

广东诗歌的繁荣,广东诗歌和诗人的崛起,大量的诗歌民刊民报的印行,已经成为广东诗歌的重要特点,成为中国诗歌发展进程中的珍贵财富。11月4日至7日,首届广东诗歌节在广东东莞长安镇举行,有来自全国全省各地市的诗人160多人参加了广东省首次举行的大规模诗歌活动。全国各大诗刊的主编、著名诗人、著名评论家出席了诗歌“高峰论坛”及“第二届广东诗歌理论研讨会”,就如何在广东设立诗歌奖、举办青春诗会、世界华人诗歌节、“春天送你一首诗”、设立广东诗人之家等项目进行了探讨与论证。

10月底在马鞍山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诗歌节主题是“诗意的中国,和谐的中国”,以“弘扬中华诗歌传统,促进先进文化建设,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之所以把首届中国诗歌节定在马鞍山,是因为自南齐山水诗人谢月兆开始,李白、白居易、杜牧、苏轼等历代著名诗人都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此外,马鞍山作为李白的终老之地,其丰富的李白文化资源是其他城市无可比肩的,中国李白研究会秘书处就设在马鞍山。围绕诗歌这一中心,首届诗歌节安排了23项主题鲜明而又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由中国作协组织的第一届中国诗歌节“诗歌论坛”,邀请国内外百余位诗人、学者,围绕“中国诗歌:民族性与当代性相统一”等主题进行深度探讨,研讨成果将汇集出版。

学术论坛百家争鸣

第一届中国诗歌节这次诗歌论坛的主题是“继承与借鉴:中国诗歌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这是诗人和理论家们十分关注的重大创作课题。中国古典诗词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包容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内涵,并且在长久的时间磨砺中,积累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内涵,形成了成熟的艺术形式、稳定的美学特征和抒情方式,语言符号和意象符号相统一,从而形成“形神合一”的美学特质。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诗歌像中国古典诗词那样内在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和审美诉求。而我国新诗随着20世纪的黎明诞生,是东西方文化相交汇的产物,它自身便具有独特的文化品质和生命形态。虽然,我国新诗历史短暂,却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这便是以爱国主义、乡恋情结、忧患意识和人格魅力为内涵的精神意蕴,构成诗的主体,同时又以崭新的语言结构和意象营造以及更自由的抒情方式,传达时代精神和抒写心灵世界,从多角度多向度表达当代中国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和审美趋向。

近年来,我国古体诗词创作发展速度很快,呈现“复兴”态势。据粗略统计,全国约有五百多种公开或内部出版的古体诗词报刊,不算诗词集,光是这些报刊发表的古体诗词新作,每年就在十万首以上。据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介绍,我国现有的古体诗词的作者和读者量都不在新诗之下,甚至大大超过了后者,其社会影响也不比新诗弱。目前,中华诗词学会拥有一万多名会员,加上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县诗词学会的会员,全国经常参加古体诗词活动的人员达百万以上。《中华诗词》杂志创刊的时候,只有几千份,现在,它发行世界五大洲,每期印数2.5万份左右,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诗歌刊物。在我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上,古体诗词辉煌过,也衰落过,但其影响从未消失过。上世纪初,诗歌革命之后,新诗取代了古体诗词,一度成为中国诗坛的领衔主演者,但受到冷落的古体诗词从没有停止发展,全国除了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诗词学会。

诗歌理论家认为,20世纪是新诗取代古体诗词,在诗歌舞台上大放光彩的世纪,21世纪将是新诗和格律诗联起手来比翼双飞、同荣共茂的世纪。

11月2日,在江苏召开上诗歌座谈会上,省作协副主席赵本夫谈到,诗歌在民族精神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诗人能走多远,跟一个作家能走多远一样,取决于他的精神能走多远。在这个各种思想观念冲突碰撞的大时代中,要从精神的高度,探究江苏诗歌应怎么发展、怎么能出大诗人。江苏省文联主席、《扬子江》诗刊顾问顾浩分析诗坛现状时说,现在人民群众对诗歌创作并不满意,原因是能够反映时代脉搏跳动、反映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不多,与经济快速发展不相匹配。他呼吁要努力发现培养年轻诗人,呼唤诗人要深入火热生活、深入人民群众,创作出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为诗歌走向国际搭桥铺路

10月底,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在京成立。这个由海内外诗人、诗评家、诗歌翻译家及编辑出版家组成的国际性诗歌团体,是屠岸、梁小斌、严力等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诗人、诗歌翻译家、诗评家发起成立的,其宗旨在于加强汉语诗歌与国际上其他语言诗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汉语诗歌的深入发展。据了解,协会成立后,将举办国际汉语诗歌年度论坛,出版论坛诗歌论文及诗歌创作专集,并创办国际汉语诗歌会刊,编辑国际汉语诗歌年鉴。最主要的是,协会将设立国际汉语诗歌双年度奖,分设创作奖、评论奖、翻译奖、传播奖等具体奖项,以表彰在现代汉语诗歌的创作、批评、翻译以及诗歌演讲、朗诵、重要诗歌活动的组织策划方面卓有建树或取得突出成就的海内外诗人、诗评家、翻译家(包括汉学家)与诗歌活动家。评奖委员会将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奖工作,以确保国际汉语诗歌奖项艺术上的纯粹性和权威性。

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江曾翻译过米斯特拉尔、聂鲁达、帕斯、希梅内斯、阿莱克桑德雷、加西亚・洛尔卡等人的诗集,并翻译和校注西文版《红楼梦》。他认为,国内诗歌界分为学院派和民间派,一个强调传统,一个强调创新,其实二者应该互补,既发扬传统又能借鉴国外好的诗歌进行创新。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的成立,为促进诗歌繁荣搭建了好的平台。

目前中国翻译外国作家的作品显然比国外翻译中国的多,诗歌也不例外。评论家张柠说,这是中国在世界文化中的格局造成的,另外中国的诗歌翻译比较困难,这就造成中外诗歌互译的不平衡。现当代诗人中,国外读者知道的比较多的还停留在徐志摩、胡适以及北岛等人,有更多的年轻一代的诗歌需要介绍到国外。一个民族缺乏诗歌是遗憾的,汉语言的纯粹需要诗歌来维护。在诗歌边缘化的时代,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的成立是为迷茫的诗人们打气,毫无疑问对于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张柠表示,人的交往比语言的交往更重要,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将促进国内外的交往,诗歌互译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