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部影响杨绛母女童年的书:《童谣大观》

2005-12-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第 六 篇写道:“我家有一部《童谣大观》,四册合订一本 原是三姑母给我和弟弟妹妹各一册 。不知怎么这本书会流到上海,大概是三姐姐带来教她女儿的。当时这本书属于小妹妹阿必, 我 临睡有闲暇就和大姐姐小妹妹教圆圆 按:杨绛女儿钱瑗的小名 唱童谣。圆圆能背很多。我免得她脱漏字句,叫

她用手指点着书背。书上的字相当大,圆圆的小嫩指头一字字点着,恰好合适。没想到她由此认了不少字。”杨绛先生还更具体地记述了圆圆拿了《童谣大观》学认字的情景。显然,《童谣大观》这部书,曾在杨绛先生的童年,以及她女儿圆圆的童年,产生深刻影响。

童谣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歌谣、谚语与成语一样,都是现实世界的神髓,正如鲁迅先生论及成语时说的那样,“既然从世相的种子出,开的也一定是世相的花。” 《何典・题记》 我国历代谣、谚遗产的丰富,在全世界肯定是首屈一指。仅就童谣而论,自古以来,二个方面的人,都很重视。一是统治者,有些朝代专门设置相应机构,派出专人至民间搜集童谣,作为记录,研究当代或前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学者、才子杨升庵编的《古今风谣》、清初学者郑旭旦编的《天籁集》、清末学者杜文澜编的《古谣谚》、民国年间顾颉刚先生编的《吴歌》甲、乙集。这些书中都有大量的童谣。我是研究历史的,又忝为作家之列,一直注意历代童谣,有关的书,能买到必买,买不到的,必设法借来,边阅读,边摘其要者,抄成卡片。而可以复印的,则复印。上世纪80年代,我的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一位同事、在本所图书馆 按:我所图书馆所藏线装书甚丰,在北京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位居第三。)工作的杨志清先生,示我馆藏民国十一年 1922年 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由雅仙居士金华陈和祥编辑的《绘图童谣大观》,翻阅之下,喜不至胜,当即复印,并请人装订成书。

这部书尽管有四册,但因为字大,且每首童谣都有精美插图,故加在一起,也不到一百页,很适合儿童阅读。编者很有见地。常言道“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编者所编的童谣,以上海周围――也就是江浙地区的童谣为主,但也有广东、四川、湖北、河北等省的童谣入选。这就必然带来语言、民俗方面的隔膜,使儿童看不懂。难得的是编者加了不少必要的简明扼要的说明,使儿童一目了然。童谣很多,难免夹杂着糟粕。本书除个别童谣 如嘲笑麻子等生理残疾现象的童谣 选入欠妥,又缺少批判的说明外,绝大多数童谣都选得很精当,而且涉及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内容广博。第二册有首吴江县的童谣《戒奢侈》:“著衣看家当,吃食看来方。种田钱,万万年,一蓬烟。”这是对官府贪贿的抨击。当然,这首歌谣也透露出农业社会的农本思想,以种田为第一要紧的事,是根本,虽已是民国了,但吴江县乡下仍然是以种地为主,故小孩子仍然唱着这古老的歌谣。第四册选了一首武昌童谣《警备队》“……人家妇女陪他睡,他的妇女陪官睡。强盗土匪他不管,只把有钱的百姓来问罪。”尖锐地揭露了警备队的腐败。第二册还编入一首《算错命》的童谣:“姐在房里绣花枕,耳听门外弦子声,开开门来请先生。先生请到里头坐,报个八字给你听。拿起八字算一算,还有三年才动婚。姐儿一听就生嗔, 怒也 骂声瞎子滚出门 头胎生过了 二胎要临盆 ”这是对算命之类迷信活动的有力揭露,而且很幽默,儿童读后,肯定会笑出声来。破除迷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普及科学知识。《童谣大观》的编者,很重视这一点。如第三册选了一首常州童谣《显微镜》:“显微镜,真好顽,让我过来看一回,看见鱼子像鸭蛋,看见头发像门闩,看见丝线像草把,看见针眼像天窗,蚊子撒尿像大海,苍蝇屙屎像高山。人若不肯信我话,请他买个镜子顽一顽 ”这首童谣形象、夸张,真是活龙活现,即使用今天的水准来衡量,也不失为是一首科普的优秀儿歌。

我不时翻阅《童谣大观》,近几年来我写的发表在《?望》杂志上的《闲话蛤蟆滩》、刊于《人民日报》上的《谣谚说龙》等文,都引用过这本书中的童谣。我曾经建议出版社重印此书,未能如愿,引以为憾。

但想不到的是,最近浙江永康市《永康日报》社的陈李新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读了我登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大地》杂志上的文章《千手观音赞》,文中引用了《童谣大观》中的童谣,而此书的编者陈和祥先生,就是他的祖父,已于解放前去世。他很想找到祖父这本书看一看,并且该市已有个出版地方史文丛的计划,拟将此书列入。他希望我帮忙,提供本书的复印件。这当然是一件泽被后人、功在学林的好事,我当即答应一定帮忙。他又提议请我为这本书写个序,我也同意了。现在本书已托人复印、装订成书。我赶紧写了对这本书的一些粗浅看法,权作为序。我还希望陈李新先生能认真写一篇乃祖陈和祥老先生的小传,连同其遗照,刊于书首。因为包括笔者在内的一般读者,对陈老一无所知。前辈笔耕的辛劳,我们岂能忘却 何况编的是一部优秀的儿童读物,就更应该永远铭记了。

附识:近日得悉,陈李新8月2日给杨绛先生写信,杨绛先生8月5日即欣然给他回信,说:“这部童谣,我家两代孩子都唱熟了。我觉得孩子读这种书是享受……愿早日能买到重刻的新版,让我填补上忘记的片断。希望《童谣大观》重刻本畅销!”我正与出版社联系,争取早日重印此书,了却杨老的心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